王玉瑩、婁曉娥她們進臥室裡後,就剩丫丫這個小姑娘在外頭。
許大茂自然是跑路了,他可不確定何雨柱這傢伙會不會又要動手。
“丫丫,走,柱子哥帶你出去玩,好不好?”何雨柱覺得有點無聊,只能決定出去逛一逛。
“好,那我和我哥哥說一聲。”丫丫笑著跑回了自己家。
吳嬸應該是出門釣魚去了,週末釣魚的人多,她們會選擇遠一點的地方。
小武則留在家裡寫著作業。
很快何雨柱就拉著丫丫的小手走出了四合院大門。
倆人來到南鑼鼓巷左上角的鼓樓,這也算是南鑼鼓巷的標誌性建築了。
正所謂鼓樓在前,紅牆黃瓦;鐘樓在後,灰牆綠瓦;鼓樓胖,鐘樓瘦。
鼓樓也算是這四九城內數一數二的大建築了。
樓高479米,重簷歇山頂,上覆黑琉璃瓦綠琉璃剪邊。
建築風格極具明清特色,飛簷斗拱彷彿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
歲月變遷,但它依舊矗立在這。
那硃紅色的牆身,透著一種歷史的厚重感,每一塊磚都像是一部史書的書頁,記錄著四九城的前世今生。
何雨柱帶著丫丫,先上了二樓,看看這鼓樓的鼓。
樓內有25面鼓,其中,大鼓1面,小鼓24面。
這些鼓都是後來新造的,舊的只剩一個殘破不堪的主鼓了,放在一邊展覽,其餘的24個小鼓都被八國聯軍搶走了。
唉,民族的恥辱啊!
參觀完鼓後,兩人來到了樓頂,何雨柱把丫丫抱了起來,開始俯瞰整個四九城,看著四周的景象。
“柱子哥哥,看!故宮!”丫丫指著南邊遠方的宮殿建築群,說道。
“好看嗎?”何雨柱笑道。
“嗯,好看!”丫丫用力點頭。
何雨柱穿越過來,還沒好好看過故宮呢,這個以前皇帝居住的地方,真的是奢侈豪華啊。
別說真的挺羨慕的,何雨柱有時候在想,既然穿越,為什麼不穿越的更久一點。
要是穿越到明朝、清朝,當個皇帝什麼的,那該多幸福啊。
後宮佳麗三千人!每天臨幸一個,都得十年才能完成一輪!
嘖嘖嘖,這就算是個鐵腎,也扛不住這麼造啊!
難怪皇帝都是短命鬼,活不了多久。
什麼康熙、乾隆?
這倆貨指定有什麼貓膩,一點都不科學!
轉頭,兩人又看向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作為是大都城的市中心,元明清時期,這裡都是達官貴族及社會名流聚居地。
什麼王爺啊、重臣啊、名將啊,都居住在這。
就算民國時期,那些軍閥、名師、國畫大師、文學巨匠也都在這裡生活過。
南鑼鼓巷東邊和西邊各有8條整齊排列的衚衕,呈魚骨狀。
俯瞰南鑼鼓巷,整個街區猶如一條蜈蚣,所以又稱蜈蚣街。
據說,南鑼鼓巷最北邊原來有兩眼古井,剛好是蜈蚣的兩隻眼睛。
這種衚衕分隔四合院的街區結構,正是元大都棋盤式城市建築格局的具體體現。
值得慶幸的是,在漫長的歷史沿革中,許多老宅都儲存了下來。
這裡全是差不多的四合院,比95號院還大的四合院還是挺多的。
許多四合院都是王府,都帶東西跨院的,雖然現在都改造成房屋了,但整體的樣貌還是有的。
“柱子哥哥,哪一個是我們的四合院啊?”丫丫看著眼前差不多的四合院,犯了難,好像找不到自己家了。
何雨柱笑笑,和丫丫介紹起來;“那柱子哥可得和你好好說道說道,不然你以後走丟了了,可找不回自己家了。
記住了哦,你看啊,咱們眼前這條街叫鼓樓東大街,沿著這條路一直走,到了和另一大路,你會看見南鑼鼓巷的字眼,那就是到咱們四合院的主路了。
沿著南鑼鼓巷一直往裡走,你會看到前鼓樓苑衚衕、黑芝麻胡同、沙井衚衕,再到景陽衚衕。
到了景陽衚衕,咱們就快到咱們住的四合院了,再往前走個幾十米,你就看見那有個供銷社。”
“我知道,我知道,供銷社前面就是我們四合院了。”
丫丫高興地說道。
“真聰明。”
……
倆人又看了一會兒,便下了鼓樓,上了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