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可能不知道,聾老太太雖然現在是一名孤寡老人,是五保戶,但她的房子是屬於她個人的,屬於私人財產!
按理說,聾老太太是五保戶,她的一切東西都應該屬於國家的,畢竟是國家出錢出糧在養著她。
但是呢,現在國家的確分不出精力來照顧她。
所以我替聾老太太決定了,誰要是願意照顧她,在她百年之後,她的這套房子就歸照顧她的那個人。
這樣,大家夥兒願不願意幫著照顧一下這位老人家?”
王主任對著眾人再次說道。
此話一出,不僅院裡眾人都騷亂起來,連聾老太太都驚訝地看著王主任。
沒想到這王主任會直接這麼說,自己的房子憑什麼她做主!
王主任卻不以為意,什麼私人的、公家的,這要是放在建國初期,根本就不用商量。
一句話的事,就能把房子收回,變成公家的。
那時候為了實現“國家經租”,將許多私人房子進行回收,透過房屋改造後,再租給人民群眾,來解決住房緊張的問題。
只不過考慮到許多因素,沒有對這些只有兩三間私人屋子的人進行強制執行。
畢竟那時候重頭戲還是在那些資本家的大住宅上,那些人手裡一座四合院收回來,改造一番,就能住下不少人。
還有許多斷壁殘垣,需要去重建,所以才對擁有三四間屋子的人網開一面,沒有過多強加干涉。
“那個王主任,您說的是真的,照顧聾老太太就能拿到房子?”
前院的王有根小心翼翼地問道。
“當然可以,街道辦可以保證。”王主任笑道。
“那要不要交房租啊?”閻阜貴問道。
“呵呵,房租自然是要交的,房子只是租給你們,聾老太太死後,這房子國家是要收回的。”
王主任說道。
如果聾老太太繼續由易中海家撫養,街道辦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
但既然聾老太太讓她們街道辦來管,自然要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這年代房子可不允許私下交易。
況且聾老太太還享受著五保戶的待遇,屋子是必須收回的。
“哦,好的,我明白了。”閻阜貴這傢伙是想的太美了,在這一屋難求的四九城,居然想白拿房子,想什麼都不知道。
像許多人家為什麼沒有好幾間房子,就是因為這個房租的關係。
六十年代的四九城,一間房子大概需要兩塊五錢房租,這可是一筆大開銷。
(為什麼作者說賈家房子是私房,原因也在這,如果是公房,她們根本住不起,這可是三間房。
也有人說賈家不是三間房,但看過電視劇的都知道。
賈傢什麼佈局,進門是一個堂屋,左手邊是一張小床,棒梗睡的,一張床差不多有個兩米左右吧。
那時候一間房大概也就三米左右的寬度,足以說明堂屋加上棒梗的房間算兩間房了。
再加上右邊的臥室,是一張大火炕,裡面空間很大,擺著衣櫃、縫紉機,賈張氏、秦淮茹、小當、槐花四個人睡火炕,這裡肯定也是一間房。
由此判斷賈家三間房無疑了。
像賈家三間房如果不是私人的,光房租都七塊五毛錢,那就嚴重影響到她家的生活了。)
但即便這樣,還是有好幾戶人動心了,畢竟他們的孩子眼瞅著就大了,大了以後就要娶媳婦生孩子,都盼著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呢。
很快問題就開始了,一個個發問。
什麼怎麼照顧聾老太太算照顧,是簡單的做飯、洗衣服,還是要打掃衛生,吃喝拉撒睡,都要管。
自己需不需要拿錢補貼聾老太太的伙食費,畢竟聾老太太平時吃的好著呢,就街道辦給的五塊錢估計夠嗆。
易中海冷冷地看著這一切,聾老太太的伙食可是很不錯的,頓頓都要吃饅頭,自己兩口子的那點白麵份額基本都分給了她。
不然她的那些粗糧票怎麼能省下來,拿到大街上去賣。
兩毛一斤的糧票,也就粗糧票值這個價了,細糧票的話,估計兩毛錢一斤是買不到的。
她還要有點葷腥,不然啊,胃口不好,一臉嫌棄。
王主任自然按照常理來算,反正就五塊錢的量,其它沒有。
“王主任,那這聾老太太能同意嗎?她要是同意,我家就報名。”
王有根媳婦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