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4章 改革在多地初步推行

當改革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各地紛紛響應,一場關乎國家命運和百姓福祉的變革在神州大地拉開了帷幕。

在西北邊陲的涼州,儘管氣候乾旱、土地貧瘠,但地方官員們懷著滿腔的熱情和堅定的決心,積極投身到改革的浪潮之中。涼州知府趙康,這位年富力強的官員,深知改革對於涼州這片土地的重要性。他親自帶領著下屬,深入到各個鄉村,組織農民學習新種植技術。

“鄉親們,今天把大家召集到這兒,是要給大家講講新的種植技術,這可是能讓咱們莊稼增產,日子變好的寶貝!”趙康站在村子的打穀場上,對著臺下密密麻麻的村民大聲說道。

村民們交頭接耳,臉上既有期待,又帶著一絲懷疑。一位頭髮花白的老農站起身來,疑惑地問道:“趙大人,咱種了一輩子地,都是靠老祖宗傳下來的法子,這新的技術,能行嗎?”

趙康笑著走過去,拍了拍老農的肩膀:“大爺,您放心。這新種植技術可是經過反覆試驗的,在別的地方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只要大家認真學,肯定能行!”

為了讓農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種植技術,趙康專門從外地請來了農業技術專家。專家們帶來了詳細的種植手冊和生動的模型,手把手地教農民們如何進行土壤改良、合理密植以及科學灌溉。

在一片農田裡,技術專家正在示範新的播種方法。“大家看,這種子之間的距離要控制好,太密了養分不夠,太稀了又浪費土地。按照這個間距播種,莊稼才能長得又壯又好。”專家一邊說,一邊熟練地操作著農具。

農民們圍在周圍,目不轉睛地看著,不時提出問題。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們學得很快,馬上就開始動手實踐;一些上了年紀的農民雖然接受起來慢一些,但也在努力嘗試。

除了種植技術的改進,涼州還大力引進耐旱高產作物品種。趙康多方聯絡,從遙遠的西域引進了一種適合乾旱地區生長的小麥品種。這種小麥不僅耐旱性強,而且產量比本地品種高出許多。

“鄉親們,這就是咱們新引進的小麥品種,”趙康拿著一把飽滿的麥粒,展示給大家,“只要好好種,明年咱們的糧食肯定能大豐收!”

為了解決灌溉難題,涼州開始大規模興修水利設施。趙康積極爭取朝廷的支援,籌集了大量資金。工地上,百姓們齊心協力,挖土、運石、砌牆,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大夥加把勁啊!這水渠修好了,咱們的莊稼就有救了!”一位年輕的監工揮舞著手中的旗幟,大聲喊道。

百姓們齊聲應和,幹勁十足。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一條條清澈的水渠蜿蜒穿過田野,將寶貴的水源引入了農田。

在沿海的泉州,商業改革的春風讓這座古老的港口城市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泉州知府林宇,是一位富有遠見卓識的官員。他深知泉州的優勢在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海外貿易,因此在商業改革中,他將重點放在了簡化報關流程和吸引海外商船停靠上。

“從今天起,咱們泉州港要實行新的報關流程,所有手續一站式辦理,大大縮短商船的停留時間!”林宇在港口的議事廳裡,向一眾官員和商賈宣佈道。

商賈們聽後,紛紛露出驚喜的表情。一位從事海外貿易多年的商人激動地說:“林大人,這可真是太好了!以前報關手續繁瑣,一來一回要好幾天,現在可方便多了!”

為了確保新報關流程的順利實施,林宇組織了專門的培訓,讓每一位工作人員都熟悉業務流程。同時,他還加強了港口的基礎設施建設,拓寬了碼頭,增加了貨物裝卸裝置。

“我們要讓泉州港成為海外商船最願意停靠的港口!”林宇對下屬們說道。

在政策的吸引下,越來越多的海外商船駛向泉州港。碼頭上,堆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有精美的絲綢、華麗的瓷器、珍貴的香料等等。商人們穿梭其中,討價還價,一片繁榮景象。

“這次來泉州,真是太值了!不僅貨物交易順利,而且報關手續簡單快捷,下次我還來!”一位來自波斯的商人豎起大拇指,稱讚道。

除了簡化報關流程,泉州還積極開展對外招商活動。林宇親自帶領招商團隊,前往海外各國,宣傳泉州的商業優勢和改革政策。在一場招商會上,林宇向各國商人詳細介紹了泉州的情況。

“泉州,是東方的明珠,這裡有著廣闊的市場和無限的商機。我們歡迎各位前來投資興業,共同創造財富!”林宇的話語充滿了激情和感染力。

各國商人被林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