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九年正月,寒風凜冽,彷彿要將世間的一切都凍結。
闖王高迎祥、八大王張獻忠等部起義軍,卻如熊熊烈火,向著南直隸東部迅猛推進,他們的目標——滁州,如懸在明朝統治階層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滁州地處要衝,是拱衛明留都南京的重要屏障,一旦被起義軍攻克,南京便門戶大開,直接暴露在起義軍的兵鋒之下。
訊息如驚雷般在南京炸響,整個城市瞬間陷入恐慌的泥沼。
達官貴人府邸內,慌亂的腳步聲、急促的命令聲交織在一起,家丁們匆忙收拾著細軟,眼中滿是驚恐;
街頭巷尾,百姓們面色凝重,低聲議論著起義軍的動向,恐懼如陰霾般籠罩在每個人心頭。
遠在他處的盧象升,聽聞滁州告急,心急如焚。
他深知滁州戰略意義重大,一旦失守,南京危在旦夕,明朝統治根基將嚴重動搖。他立刻召集親兵,大聲下令:“傳令下去,全軍即刻整隊出發,務必以最快速度趕到滁州!”
營帳內,將領們迅速行動起來,盔甲碰撞聲、兵器摩擦聲此起彼伏。
盧象升大步走出營帳,翻身上馬,寒風將他的披風高高揚起,他眼神堅定,望著滁州方向,彷彿能穿透重重阻礙看到戰場上的廝殺。
此時,滁州城外,高迎祥站在起義軍營帳前,身姿挺拔如松。他身材魁梧,一襲破舊卻整潔的衣衫在寒風中獵獵作響,身旁的大旗上,“闖”字格外醒目。
他望著遠處的滁州城,聲音低沉有力:“弟兄們,滁州是我們開啟南京門戶的關鍵,拿下滁州,便是給明朝腐朽統治致命一擊!”
士兵們齊聲高呼,聲音響徹雲霄,手中的武器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眼神中透著對勝利的渴望。
圍攻滁州的戰鬥打響,喊殺聲震得人耳鼓生疼。
起義軍們扛著雲梯,吶喊著衝向城牆,腳步急促而堅定。
城牆上的官軍拼命抵抗,石塊如雨點般落下,砸在起義軍的盾牌上,發出沉悶的聲響;熱油潑灑而下,濺到地上,騰起陣陣熱氣。
張獻忠騎著一匹棗紅色戰馬,在陣前來回馳騁,大聲呼喊:“兄弟們,衝啊!讓那些明朝的狗官看看我們的厲害!”他的臉上帶著標誌性的粗獷笑容,激勵著起義軍計程車氣。
然而,盧象升的救援部隊很快趕到。他騎著一匹高大的黑色戰馬,衝鋒在前,手中長槍揮舞得虎虎生風,所到之處,官軍紛紛讓路。
官軍見主將如此勇猛,士氣大振,與起義軍展開激烈廝殺。
刀光劍影閃爍,鮮血染紅了大地,士兵們的慘叫聲不絕於耳。高迎祥見勢不妙,當機立斷,下令起義軍轉攻鳳陽。
鳳陽,這座朱元璋的故鄉,在經歷過祖墳被刨的驚天事件後,崇禎皇帝朱由檢如驚弓之鳥,對其防禦極為重視。
他調集大量兵力,加固城牆,增設防禦工事。
城牆上,新砌的磚石整齊排列,城垛間佈滿了強弓硬弩;城外,護城河被拓寬加深,河水中插滿了尖銳的木樁。
起義軍抵達鳳陽後,迅速對這座城市發起猛烈攻擊。
高迎祥親自指揮,士兵們吶喊著衝向城門,腳步堅定。
然而,鳳陽的防禦遠比想象中堅固。城牆上的官軍憑藉優勢兵力和精良武器,一次次擊退起義軍的進攻。
城牆上的弓箭手張弓搭箭,箭如雨下,起義軍紛紛躲避;火炮轟鳴,炮彈在起義軍陣中炸開,掀起一片塵土和血肉。戰鬥持續數日,起義軍傷亡慘重,卻始終未能攻克鳳陽。
高迎祥無奈,率領起義軍撤離,沿著懷遠、蒙城、亳縣的路線,進入河南歸德府(今河南商丘市)。
一路上,寒風呼嘯,起義軍計程車氣略顯低落,士兵們的臉上帶著疲憊和不甘。
高迎祥看著士兵們的模樣,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尋找機會,再次給官軍沉重打擊。
二月間,高迎祥等部稍作休整後,由密縣、登封西進至嵩縣。
在這裡,他們迎來與官軍的又一次激烈交鋒。
明總兵湯九州,接到剿滅起義軍的命令後,帶著官軍嚴陣以待。
他站在軍陣前,身著厚重鎧甲,眼神中透著傲慢。在他看來,這些起義軍不過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
戰鬥打響,高迎祥指揮著起義軍,如猛虎下山般衝向官軍。
起義軍們士氣高昂,利用地形優勢,迅速突破官軍防線。他們熟悉山間小路,從兩側的山谷中殺出,讓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