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企圖將其殖民的行為嗤之以鼻,甚至直接豎起了中指。但偉大的法國可不在意這些只會吃沙子的“未開化沙漠遊牧民”的抗議。
事情本來進行得一帆風順,直到英國突然攪局。
英國以阻擋俄國黑海艦隊為藉口,強行插手摩洛哥事務。
法國立刻向英國抗議這種行為,但英國人根本置之不理。
不僅如此,他們還“理直氣壯”地邀請德國艦隊前往摩洛哥。
法國人對此的憤怒完全可以理解。英國作為法國數百年來的宿敵,國民情感尚未平復,而德意志帝國作為法國的死敵,更不用多說。
法國的輿論迅速沸騰,媒體更是火上澆油,用慣常的誇張標題激起民眾怒火。
【英國佔領摩洛哥!是試圖掠奪法國合法疆域的陰謀嗎?!】
【大英帝國與德意志帝國的邪惡勾結!盎格魯-撒克遜人終究還是日耳曼人!”】
【現在正是法國出手援助盟友俄國的時候!”】
接連不斷的煽動性報道讓法國民眾對英德的憤怒達到了極點,紛紛要求政府對其實施懲罰。
埃米爾·盧貝總統剛剛平息因德雷福斯事件引發的內鬥,正想稍作喘息,此時卻因高漲的輿論感到頭痛。他按住脖頸,試圖緩解上升的血壓。
“見鬼,這事不派艦隊也說不過去。”
埃米爾·盧貝也對英國拉攏德國的行為感到憤怒,但憤怒無法改變現實。
法國海軍的實力不及英國和德國。19世紀時,法國海軍接受了“綠水學派”的理論,放棄了遠洋海軍的發展,轉而發展沿海艦隊。
結果,這一選擇是個大錯誤。
沿海艦隊的理論不適合法國。法國不是一個小國,而是繼英國之後擁有最多海外殖民地的殖民帝國,僅靠魚雷艇無法保護分佈全球的海域。
尤其是在英國為了針對法國的魚雷艇,專門研發出獵殺魚雷艇的驅逐艦後,法國的“綠水學派”理論瞬間瓦解。
結果,法國海軍的輝煌不再,不僅遠遠落後於英國,甚至被後起之秀德國海軍反超。
有人甚至評論,如果法國當初沒有接受“綠水學派”,今天可能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海軍。
儘管法國最近也建造了與腓特烈級戰列艦相媲美的新型戰艦,初步挽回了劣勢,但這些戰艦尚未完全下水服役。
因此,埃米爾·盧貝雖然對派遣艦隊猶豫不決,但面對民意洶湧,無計可施。
法國人不可能坐視自己的尊嚴被踐踏。
“派遣艦隊,同時儘量避免與英德艦隊發生衝突吧。”
法國別無選擇,只能向摩洛哥派遣艦隊。
他相信,英國未必真想從法國手中奪走摩洛哥。他們只是想阻止俄國艦隊前往遠東。至於德國,不過是英國拉來的“幫手”罷了。
英國人雖然狡猾,但他們的目的通常很明顯。
“嘖,俄國為什麼非要派艦隊招惹麻煩,直接籤個協議結束戰爭不就行了嗎?”
作為俄國的盟友,法國對日俄戰爭的動態非常瞭解。
尤其是新興的塹壕戰,雖然不算光明正大,但對時刻擔憂與德國開戰的法國軍方影響頗深。
部分法國將領甚至認為,如果普法戰爭時使用塹壕戰術,就不會有凡爾賽的屈辱。
儘管塹壕戰在日俄戰爭中也曾被日軍短暫突破,但法國軍方仍熱衷於研究其攻防兩端的潛力。
相比之下,德國研發的衝鋒槍卻未被法國軍方重視。衝鋒槍射程短、耗彈多、耐用性差,大多數在戰爭初期就報廢了。
法國軍方認為,與其引入不成熟的衝鋒槍,不如大量製造機槍,從源頭上阻止敵人接近。
軍方歷來對新型武器持保守態度,法國將領尤其不願冒險。
最終,衝鋒槍的研發在法國軍方的爭議中銷聲匿跡。
“歸根結底,還是俄國惹的麻煩讓我們頭疼。”
據埃米爾·盧貝瞭解,美國正試圖在俄日之間進行斡旋,而英國希望俄國以放棄旅順和朝鮮為代價,換取北滿洲和蒙古。
在埃米爾·盧貝看來,這已經是不錯的條件,不明白為何俄國還要堅持。
“真想知道沙皇的腦袋裡裝了些什麼。”
埃米爾·盧貝一邊下令派遣地中海艦隊出征,一邊感慨道。
對只有俄國這一個盟友的法國來說,這一切確實令人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