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難怪,在戴姆勒創始人、德國內燃機技術的先驅、摩托車之父——戈特利布·戴姆勒去世後,戴姆勒的管理層與邁巴赫的關係便日益惡化。
因此,邁巴赫試圖與競爭對手賓士合作的舉動,在戴姆勒管理層看來,正是一個除掉邁巴赫這顆眼中釘的絕佳機會。最終,邁巴赫不得不離開自己奉獻了一生的戴姆勒公司。
離開後,邁巴赫本想像歷史上那樣創立自己的公司,但在此之前,他必須先向戴姆勒的管理層復仇,否則這口氣咽不下去。
於是,邁巴赫聯絡了自己在戈特利布·戴姆勒時代就相識的卡爾·賓士,並加入了賓士公司的坦克開發專案。
對於賓士公司而言,這無疑是求之不得的事。
邁巴赫不僅是德國最傑出的汽車工程師之一,還是梅賽德斯系列的締造者,更是連那群自視甚高的法國人都尊稱為“設計之王”的活傳奇。
如今,這位傳奇人物竟主動前來協助,賓士公司自然沒有理由拒絕。
當然,得知邁巴赫加入了賓士公司的訊息後,戴姆勒管理層也絕不甘示弱,開始全力投入坦克的研發。
但邁巴赫無懼任何對手,無論是戴姆勒,還是其他公司。
在說明會時,他是最認真聆聽漢斯講話的人,因此他很清楚專案負責人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毫無意義的貪婪只會招致失敗。
最應該關注的,始終是穩定性和可靠性。
只要這兩點做到極致,效能自然水到渠成。
——轟隆隆!
“呃、呃?!”
“那輛坦克怎麼這麼快?!”
評測一開始,賓士坦克的引擎便開始發熱,隨後便勢如破竹地向前疾馳,令漢斯等專案負責人驚訝得猛然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這也難怪,其他公司的坦克大多比人步行還慢,而賓士的坦克卻遠遠甩開了它們。
即使只是目測,賓士坦克的速度至少能達到每小時10公里。
這個速度,比最高時速僅有7公里的雷諾Ft-17快得多。
而這一切,正是拜邁巴赫親自設計的發動機所賜。
邁巴赫被譽為“設計之王”,的確在汽車設計領域造詣非凡,但其實,他真正的專長是內燃機,也就是汽車發動機。
他曾與戈特利布·戴姆勒共同研發出世界上第一臺汽油發動機,是當時最頂尖的發動機專家。他深知,要讓這種龐大的鋼鐵巨獸——坦克在戰場上橫行無阻,僅僅依靠現有的汽車發動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開發出更加強勁的動力核心。
於是,他傾注全部心血,專門為坦克設計了一款全新的發動機。
而賓士坦克,正是藉助這顆強大的“心臟”,在評測場上疾馳而過。
漢斯整個人也呆若木雞,彷彿無法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而艾內姆、魯登道夫等人也露出了興奮的目光,彷彿終於看到了夢寐以求的“真正的坦克”。
至於在場觀摩的戴姆勒員工,看到賓士坦克如此表現後,頓時慌了神,急得團團轉。
“戴姆勒董事,我們是不是低估了賓士坦克的效能?這可怎麼辦?”
“無妨,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坦克,那還指望誰來相信?”
邁巴赫離開後,接替他成為戴姆勒公司技術董事的,是戈特利布·戴姆勒的兒子——保羅·戴姆勒。此刻,他一邊安撫著焦慮的員工,一邊若有所思地凝視著賓士坦克。
——不愧是邁巴赫。
他兒時仰慕的父親的搭檔,如今依然展現著非凡的才華。
保羅·戴姆勒本無意奪走邁巴赫的位置,卻因管理層的決策,被推到了如今的地位。得知邁巴赫加入賓士的訊息時,他雖感遺憾,但身為一名汽車工程師,他更燃起了挑戰之心。
當然,論才華和經驗,他遠無法與邁巴赫這位傳奇相提並論。
但他深知如何透過努力彌補自身的不足,並且身為年輕一代,他的思維更加靈活。
面對戴姆勒管理層的焦急詢問,保羅堅定地說道:
“按照常規方式,我們絕不可能戰勝邁巴赫和賓士。想要贏,就必須打破常規,打造出足以震驚所有人的坦克。”
於是,保羅·戴姆勒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構想——製造一輛龐然大物般的坦克,也就是“陸上戰艦型坦克”。
這與漢斯·馮·喬男爵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馳,如果正面交鋒,他們根本沒有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