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以鉛彈來回應的行為,連漢斯這個親眼見過他的人都忍不住咒罵。
俄羅斯革命爆發之時,英國等俄羅斯的盟國拒絕為尼古拉二世提供庇護,稱他為屠夫,這可不是無緣無故。
與之相比,我們的凱撒都能被稱為一位聖君了吧?
“實際上,在威廉二世的統治下,德意志帝國雖然在對外方面可能有所問題,但至少內部沒有大問題。”
如果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威廉二世或許只能算是外交不力,但也勉強可以算得上一位不錯的皇帝。
當然,第一次世界大戰本來就是必然會爆發的戰爭,就算沒有薩拉熱窩事件,也必然會有其他事件引爆這一切。
無論如何,這一事件對俄羅斯帝國來說,實際上就意味著死刑判決。
憤怒的俄羅斯工人因聖安德烈節的大屠殺在全國範圍內發起罷工和暴動,在波蘭、芬蘭等受俄羅斯壓迫的地區,反俄示威活動也在持續。
得到日本和英國資助的革命者們也趁機興風作浪。
這標誌著第一次俄國革命將會提前爆發。
雖然此時維特依然健在,俄羅斯帝國也有最後的宰相斯托雷平,讓俄羅斯帝國不會因這次事件崩潰。列寧和托洛茨基等紅色朋友的力量也還遠遠不夠撼動現狀。
但俄羅斯革命這顆定時炸彈絕不會就此消失。
在所有的引信都燃燒殆盡的那一天,羅曼諾夫王朝將滅亡,整個俄羅斯帝國也將被鮮血染紅。
“好吧,這種像預言似的想法該停停了。”
過幾天,按虛歲時間算,漢斯就要14歲了,到了要上初中的年紀了,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他已經開始有些“中二病”的症狀了。
“總之,日俄戰爭也算結束了。”
俄羅斯帝國如今已戴上“血腥星期二”的枷鎖,已經沒有繼續與日本交戰的餘力。
根據來自駐俄羅斯德國大使館的訊息,在帝國陷入困境之時,尼古拉二世召見了被解職的維特,命令他接受美國的調解,迅速展開停戰談判。
而日本也早已急切地等待著這一刻,欣然接受了與俄羅斯的停戰談判。
不久後,俄羅斯帝國與日本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港口城市朴茨茅斯展開的會議,正式為日俄戰爭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