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澤洛斯只是微笑不語。
這種事,瞭解內情的人自然都心知肚明。
“我只是認為,克里特理應迴歸希臘罷了。個人而言,我希望包括德國在內的列強能夠協助克里特迴歸希臘的懷抱,但事實證明,這並不容易。”
“哈哈,恐怕即便列強反對,您依然會推動克里特的統一吧?”
“......”
韋尼澤洛斯沉默了。
竟然已經被看穿到這個地步,不愧是“俾斯麥的繼承人”,眼光銳利得驚人。
事實上,在原本的歷史中,僅僅兩年後,即1908年,韋尼澤洛斯便趁奧斯曼帝國內部因青年土耳其黨革命而陷入混亂之際,果斷無視希臘政府因軍事衝突顧慮而猶豫不決,單方面宣佈克里特併入希臘王國。
“呼......看來您偏好直言不諱,那我也就不再繞圈子了。男爵閣下,您如何看待與希臘的友好關係?”
“正如您所知,德意志帝國與奧斯曼帝國關係緊密。”
漢斯收斂了笑意,神情認真。
“但就我個人而言,我希望德國與希臘也能保持友好關係。畢竟,希臘才是‘第二羅馬’最正統的繼承者,不是嗎?”
“哦?這可是令我欣喜的話語。”
韋尼澤洛斯的笑意顯得愈發真誠。
哪怕這只是場外交辭令,但對於希臘人來說,這樣的認可仍然值得感激。
“不過,韋尼澤洛斯先生,您或許還在思考——希臘與德國交好究竟能得到什麼實質性的好處。”
“確實如此。畢竟,希臘與奧斯曼帝國的立場截然不同。”
“沒錯。因此,德國無法在您與奧斯曼的衝突中明確站在希臘這邊。不過,巴爾幹半島向來是動盪之地,不僅僅是希臘,其他許多國家同樣覬覦奧斯曼的土地。”
“哦?”
韋尼澤洛斯露出感興趣的表情。
“您認為巴爾幹半島遲早會爆發針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
“只要稍加思索,便能得出同樣的結論。奧斯曼帝國日漸衰弱,難道像塞爾維亞、保加利亞這些與奧斯曼積怨已久的國家會袖手旁觀嗎?一旦有機會,他們必然會出手。”
歷史上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正是如此爆發的。
當意土戰爭重創奧斯曼帝國時,早已伺機而動的塞爾維亞、保加利亞、蒙特內哥羅和希臘迅速結成“巴爾幹同盟”,聯合對奧斯曼帝國發動攻擊。
但同盟在取得勝利後不久便分崩離析。
因戰後利益分配不均,保加利亞率先對塞爾維亞與希臘發動攻擊,隨即引發第二次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希臘、蒙特內哥羅、羅馬尼亞,乃至奧斯曼帝國都紛紛對保加利亞發起報復性打擊。
這,便是巴爾幹半島的常態。
“馬其頓,尤其是塞薩洛尼基,您必須在它落入其他國家手中之前奪回。”
面對漢斯的暗示,韋尼澤洛斯果斷點頭。
這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提議。
只要德國在戰後談判中暗中支援希臘,就足以讓希臘王國受益匪淺。
“同時,德國也能借此遏制與奧匈帝國必然產生衝突的塞爾維亞。”
這是一場雙贏的交易。
不過,若是奧斯曼帝國獲勝,那一切便會化為泡影。但在二人看來,如今日漸衰敗的奧斯曼帝國已無可能逆轉頹勢,因此他們根本未曾考慮過這種可能性。
“當然,這並非德意志帝國的正式立場,僅僅是假設的可能性。”
“如今我能聽到男爵閣下的想法,便已足夠。”
畢竟,韋尼澤洛斯尚未成為希臘首相,而巴爾幹戰爭也要六年後才會爆發。
對他而言,現在,這已是最好的結果。
“時間不早了,我還有別的約會,就此告辭。”
韋尼澤洛斯起身,向漢斯露出笑容。
“那麼,男爵閣下,祝您在奧運會上玩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