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補位和干擾打亂節奏。
“到底是怎麼回事?”韋伯低聲自言自語,視線落在替補席另一側的吉姆·奧布萊恩身上。
凱文·奧利低著頭,手裡轉著水瓶,似乎想從剛才的比賽片段中找到破綻;羅傑斯用力擠壓自己的護膝,顯得煩躁不安,他在第三節被伊戈達拉和阿里扎輪番防守後,幾乎沒找到舒服的出手機會;馬特·巴恩斯皺眉看向球場上比分牌,臉上滿是不甘;至於韋伯,他此刻陷入沉思,他清楚自己在戰術中被壓制的無力感來自哪裡,但卻無法有效破解。
艾弗森打破了沉默,扯下護腕,語氣低沉:“這種防守體系……像是在跟空氣打架,根本抓不住人!”
吉姆·奧布萊恩站在板凳席前,雙手抱胸,眼神卻空洞。他的腦海中不斷回放著第三節的比賽畫面,每一回合都像一記記重拳砸在他的執教理念上。他已經將戰術調整得足夠細緻,但山貓的戰術思維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
“這是……什麼樣的打法?”奧布萊恩喃喃自語,他側頭與助理教練交流,“你能看懂他們的進攻思路嗎?他們的防守居然完全沒有中心,怎麼可能?”
助理教練搖頭,露出同樣困惑的表情:“就像一張網,隨時變化形態,我們無法集中攻擊任何一個點。他們的球員似乎每個人都能防守,也都能投籃。”
奧布萊恩聽著這番話,眉頭皺得更緊了。他回想起自己在波士頓學院執教時,曾無數次為三分空間和陣地防守設計體系,但從未想過可以像山貓這樣,將球員的職責完全模糊化,徹底打破傳統位置的界限。
“這是學院派理念的對立面,”奧布萊恩心中驚歎,“不是依靠戰術紀律,而是依靠球員的自由發揮和無限切換。他們的陣容簡直像在挑戰籃球的規則本身。”
作為學院派的代表,奧布萊恩一直以戰術嚴謹和防守紀律著稱。他習慣於透過固定的體系來限制對手,透過嚴密的輪轉切斷對方的配合。而山貓的打法,讓他第一次感到自己所有的戰術儲備都顯得無力。
如果不是因為76人的戰績,絞盡腦汁,在觀看山貓的錄影後,悟道了以艾佛森、韋伯兩人雙核的類普林斯頓空間強解體系,開始進行磨合,到這一場,完美的壓制了山貓的第一,二節。
恐怕......
他看向板凳席上的球員們,艾弗森的疲憊,韋伯的懊惱,羅傑斯的沮喪,以及全隊瀰漫的困惑,都讓他感到難以釋懷。
奧布萊恩深吸了一口氣,抬手拍拍助理教練的肩膀:“無論如何,第四節我們必須找到破綻。羅傑斯和巴恩斯繼續在外線拉開空間,韋伯要更果斷地出手,不能再猶豫。”
助理教練點點頭,卻沒有完全自信。他們都清楚,第四節的勝負,不僅取決於球員的發揮,更取決於是否能破解這套看似無解的戰術。
觀眾席上,76人的球迷們雖然依然為主隊歡呼,但情緒已經明顯被第三節山貓的表現壓制。
“山貓到底用了什麼戰術?”一位資深球迷在觀眾席上喃喃自語,他的疑問似乎道出了整座球館的心聲。
在一片疑惑與不安中,雙方球員各自調整,等待著最後一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