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章 試射火炮時的安全措施

小型火炮炸膛,

碎片飛濺範圍可能在半徑十幾米左右,

衝擊波的影響範圍可能達到半徑十幾米開外,

火藥燃氣擴散的範圍在半徑幾米左右。

中型火炮炸膛,

碎片飛濺範圍可能在半徑二十米左右,

衝擊波的影響範圍可能達到半徑二十米開外,

火藥燃氣擴散的範圍在半徑十米左右。

大型火炮炸膛,

碎片飛濺範圍可能在半徑五十米開外,

衝擊波的影響範圍可能在半徑五十米開外,

火藥燃氣擴散的範圍在半徑二十米左右。

這是因為火炮越大,炮身越厚,裝藥量越多,炸膛時釋放的能量越大,

致使碎片飛行速度和距離越遠,衝擊波範圍越廣,燃氣擴散範圍越大。

3磅團炮屬於小型火炮,所以彼此間隔三十米左右是比較安全的距離。

在距離海岸20米左右的森林邊緣,

李旦、顏思齊、李國助、翁翊皇等永明要塞的高層正在一個草棚之下等待觀看試炮。

森林邊緣位於一座低矮的沙丘山坡之上,

所以儘管草棚與火炮之間的直線距離並不在安全距離之外,

但實際距離卻屬於30米開外的安全範圍。

而且在山坡上觀看試炮,也擁有足夠開闊的視野。

翁翊皇本來是想在永明要塞內的校場上試射火炮,卻被李國助否決了。

因為3磅團炮在發射實心彈時,有效射程就算到不了1公里,六七百米還是有可能的。

而永明要塞全長也才是700米,並不適合試炮。

至於放在這裡試射,也是李國助的建議。

因為在海邊試炮具有廣闊的視野,有利於觀察炮彈在水面上的落點和軌跡。

海邊場地一般地勢較高,而且沿海的炮臺通常建在山丘或懸崖之上,

不僅給予火炮更好的射擊角度,而且可以有效防止海水倒灌等情況對火炮造成損害。

海邊也方便進行與海戰相關的試炮,

可以模擬對海上目標的攻擊,觀察炮彈在水中的穿透效果和爆炸範圍。

這對於評估岸防炮在海戰防禦中的實際效能非常重要。

未來李國助也有在金角灣西岸的南邊建設岸防炮臺的計劃。

一開始他沒有意識到,這段長出金角灣口東岸六七公里的陸地對永明城的重要意義。

但隨著金角灣西岸市場區的規劃建設,他開始意識到這段陸地的屏障作用。

不管是應對海峽上來的敵艦,還是在冬季應對從冰面上來的陸軍,

這段突出的陸地都擁有非常開闊的射界。

如果在金角灣口正對面的大島上再建一些炮臺,與這段陸地及永明要塞北邊的大炮形成配合,

那麼從海峽上來的敵艦或敵軍就等於闖進了一個口袋,在三個方向的炮火打擊下,將非常被動。

在草棚所在的山坡之下,有九個用沙袋堆成的兩米多高,三米多長的弧形掩體。

每個掩體都正對著一門火炮,是給試炮人員準備的藏身之處。

點炮使用的是木塞信管式引信,是在一個空心錐形木塞中裝填火藥製成的信管,

多用於古代火炮發射的開花彈上,是從簡單藥捻引信到更復雜引信的過渡形式。

正因為是火炮發射的開花彈使用的引信,要使彈丸有足夠時間飛行到目標區域再爆炸,

所以延時時間較長,通常可以達到15秒左右。

炮手點燃引信後,應立即轉身跑到掩體之後,

以免火炮意外炸膛,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甚至危及生命。

一個正常健康的成年人通常可以在6~9秒之內跑完50米的距離。

而火炮與掩體之間的距離大約是十幾米左右。

所以正常情況下,炮手完全可以在延時引信燃盡前跑到掩體之後躲藏。

正因如此,李國助才提議把這種信管用於試炮,

使用方法是將錐形木塞的尖端插入火炮的火門。

望著山坡下等待試射的火炮,翁翊皇面色凝重,

一點都沒有因為自己辛苦鑄造的火炮即將接受檢驗而感到興奮。

眼見炮手正在裝填那三門鐵模鑄造的火炮,他突然鄭重其事地對李國助說道: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