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9章 為父這輩子最大的成就,就是生了你

在現代,有些人懷疑李旦和顏思齊都是被鄭芝龍謀害的。

必須承認這種懷疑是有一定依據,並且是建立在符合邏輯的推理之上的。

疑點一,是李旦和顏思齊的死,使鄭芝龍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而且這兩人只要有一個不死,鄭芝龍都不可能有機會成為福建商幫的領袖。

至少是不可能在年僅21歲的時候,就成為那樣的大人物。

疑點二,是李旦和顏思齊的死期太過於相近,都是在1625年先後死去的。

李旦當時已是六旬老人,又經過海上的長途顛簸,病死倒還能說的過去。

可顏思齊當時卻只有37歲,正值壯年,死的確實是有些離奇。

如果他當年不死,還能得享天年的話,肯定是李旦的順位繼承人。

如此一來,福建商幫怎麼都不可能落在鄭芝龍手裡。

所以推測鄭芝龍謀殺了顏思齊也是符合邏輯的。

疑點三,是鄭芝龍上位以後,李魁奇、許心素、李國助等李旦的親友都紛紛與他作對。

這背後的原因除了利益之爭,最大的可能便是這些人掌握了鄭芝龍謀害李旦和顏思齊的證據。

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對這些推斷不利的線索,

便是楊天生、陣衷紀、洪昇等顏思齊的鐵桿兄弟,在顏思齊死後,都跟隨了鄭芝龍。

如果他們懷疑,或者是掌握了鄭芝龍謀害顏思齊的證據,又怎麼可能追隨他呢?

此外,鄭芝龍第一次接受明朝詔安的時候,因為發現明政府企圖分化他的勢力,便決定返回臺灣。

但又怕所有人同時走容易打草驚蛇,便決定分批次潛逃。

於是楊天生、陳衷紀等人就先返回了臺灣。

等到鄭芝龍從福建逃出來時,楊天生、陣衷紀等人前去接應,卻在澎湖遭遇了李魁奇。

當時楊天生、陳衷紀等人碰巧全都在臺灣染了瘟疫,自然不是李魁奇的對手,全都被其所殺。

這就說明,當時年輕人在臺灣感染瘟疫的機率還是很大的。

所以在李國助看來,鄭芝龍的崛起完全就是一個歷史的巧合,

與被其謀殺相比,李旦和顏思齊的死因更可能是在臺灣染上了致命的熱帶病。

正因如此,李國助把顏思齊拐到南海邊地來,就是為了避免他去臺灣。

這樣至少可以極大減少他因為染病而英年早逝的機率。

只要能救下顏思齊,楊天生和陳衷紀自然也不會有性命之虞。

至於便宜老爹,等到了1625年,李國助自有別的辦法阻止他去臺灣。

說完疾病對開發臺灣的不利影響後,李國助停下來思考了片刻,又繼續說道:

“除此之外,大員也是一個是非之地,盯著它的勢力實在是太多了。”

“首先倭寇就曾長期佔據大員。”

“雖然萬曆三十年,沈有容將軍已將其收復,但日本未必就會死心。”

“薩摩藩既然敢侵略琉球,難保不會野心膨脹,進一步去侵略大員。”

“其次荷蘭、西班牙等泰西諸國一直都想與大明自由通商,卻一直被拒之門外。”

“所以他們只好退而求其次,始終都想在大明沿海找一處合適的島嶼做貿易據點,以便進行走私貿易。”

“萬曆三十二年,荷蘭就曾佔領過一次澎湖,結果又是沈有容將軍趕走了他們。”

“但我認為,荷蘭人不會就此死心,還可能再次嘗試佔領澎湖。”

“可如果他們最終無法得逞,便極有可能把目標轉向大員。”

“至於西班牙人也未必會止步於呂宋,畢竟大員離大明和日本都要比呂宋近的多。”

“最後,大員的土著人也不是善於之輩,總會給我們帶來麻煩的。”

“所以像這樣一塊是非之地,沒有足夠的實力就去貿然開荒,”

“你就不怕落得個為他人做嫁衣的下場嗎?”

“嗯……”

李旦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長嘆一聲說道,

“還是我兒看的長遠啊……”

他似乎還是有點不甘,突然嘶地倒吸一口涼氣,話鋒一轉,

“可若是就此放棄大員,是不是有些太可惜了?”

李國助不禁一陣無語,最後不得不苦笑一聲,說道:

“爹,我什麼時候說要放棄大員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