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
鄭芝龍降清時,李德就跟在其身邊,一起被滿清擄去。
鄭芝龍曾多次派李德去勸降鄭成功。
後來他又輾轉回到鄭成功麾下,
到澎湖海戰時,擔任管理大炮衝鋒營一職,兵敗不知所終。
現在距離澎湖海戰爆發的1683年還有67年,那時的李德已是87歲高齡了。
李德說要出銀票,就說明他跟顏思齊一樣,手裡沒有如此大額的現銀。
“我也出五萬兩銀票。”
李德報價出資後,不等李旦詢問,馬上又有人報價出資了。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李俊臣。
沒錯,他也是一個出海,只是這次為了圖新鮮,想試一試駕駛西洋船的感覺,才應聘了仁王號的舵工。
他自己也沒有船,是受僱於李旦,擔任其名下商船的出海。
“那我,我也出五萬!”
緊接著又有一人報價出資了。
這人不是別人,居然是張弘!
別看他憨憨的,一副老實巴交的農民模樣,其實也是個出海。
不過從他報價時那底氣不足的樣子來看,顯然是不怎麼富裕的。
毫無疑問,他自己也沒有船,是受僱於李旦,擔任其名下商船的出海。
除了上面已經報價的四位,現場還有七位出海。
他們是鴻鵠號、鵬發號的出海,及跟李旦來的五位出海。
仁王號的出海是顏思齊,已經出過價了。
李俊臣和張弘平時雖是出海,但這次都在仁王號上當船員。
所以鴻鵠號和鵬發號的出海都另有其人。
李旦這次一共開來了七艘老閘船,
李旦自己任一艘船的出海,
李德任一艘船的出海,剛才已經報價出資了。
所以還沒報價出資的,是其餘五艘船的五位出海。
這七個人最後總共出資二十五萬兩白銀,當然都是銀票。
所以不算李旦帶來的那價值二十萬兩白銀的物資,
在場所有出海最終的出資總額是六十萬兩白銀。
在這個時代,堪稱是一筆非常雄厚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