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章 上市前該做什麼準備

原來在17世紀初,還不存在面向國外投資者發售股票的現象。

當時的股份制公司,如英國東印度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等都只是面向國內投資者發售股票。

換個角度說,就是這些公司只在本國境內發售股票,而不會在外國境內發售股票。

至於外國人去英國、荷蘭境內購買股票的情況還是存在的。

這是想拿我們當小白鼠嗎?

真是有夠雞賊的啊。

不過在外國境內發售股票也沒什麼太大的風險。

現代,在外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有很多,什麼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等等。

反過來在中國上市的外國公司也很多,比如德國克勞瑪菲集團、義大利法拉帝集團等等。

在17世紀,要到外國的土地上去發售股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很多國家壓根就沒有股票市場,也根本沒有人知道股票是個什麼東西。

所以要想成功在那樣的國家發售股票,首先就得讓人們瞭解什麼是股票。

然後還要設法消除投資者對股票的疑慮。

對於國內公司來說,這相對會比較容易。

但對外國公司來說,就可能會存在諸多困難,

畢竟在當時,絕大多數國家還處於封建制度環境之下,

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思想佔絕對主流,

誰敢輕易把自己的財富交到一群外國人手裡去呢?

現代人但凡是有點金融知識的,都知道荷蘭東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面向公眾發售股票的公司。

但恐怕沒有幾個人知道,荷蘭東印度公司在發售股票前,都做過哪些準備工作。

在當時的荷蘭社會,股票應該也是一個新鮮事物。

所以不難推測,荷蘭東印度公司在發售股票前一定做過大量的宣傳工作。

但只是讓公眾認識了股票肯定還不夠,

他們還得設法取信於公眾,讓投資者敢於拿手裡的真金白銀去換取紙張做的股票。

問題在於,他們具體是怎麼做的,又為這些工作付出了多大的成本呢?

如果能知道這些,對南海邊地公司發售股票肯定是有借鑑價值的。

儘管難度上,肯定是南海邊地公司會更難一些,畢竟是在國內和國外發售的區別。

想到這裡,李國助急忙問道:

“考克斯先生,依你之見,南海邊地公司可以在周邊的哪個國家嘗試發售股票呢?”

考克斯沉默片刻,頗為自信地說道:

“我認為但凡是能接受歐洲國家在其境內建立商館的國家都可以考慮。”

“不過考慮到距離因素,我不推薦南洋的那些國家。”

“所以我認為,南海邊地公司可以首先在日本平戶嘗試發售股票。”

李國助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又問道:

“那……如果我們決定在日本平戶發售股票的話,應該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考克斯沉吟片刻,頗為謹慎地說道:

“雖然可能會比較難,但我們可以參考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前的做法。”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跟我想到一塊了……

李國助眼中一亮,連忙對考克斯作揖道:“請先生賜教。”

考克斯含笑點頭,說道:

“荷蘭東印度公司宣佈成立的當天,就開始面向公眾發售股票。”

“不過在此之前,他們就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第一、在商業規劃與組織架構方面,明確業務模式和發展規劃,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深入研究並確定了其在亞洲的貿易業務模式,包括要經營的商品種類、貿易路線、目標市場等,制定了長期的發展戰略,如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開拓哪些新的貿易據點、增加多少船隻等,以此向公眾展示其具有明確且可行的盈利前景。”

“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公司組織架構,設有董事會、管理層等,明確了各部門和人員的職責與權力,確保公司運營的高效和規範。”

“同時,制定了公司章程,對公司的決策機制、利潤分配方式、股東權益等進行了明確規定,為投資者提供了清晰的規則保障。”

“第二、在資金需求與股份設定方面,精確評估資金需求,合理確定股份數量和麵值。”

“公司詳細核算了開展遠洋貿易所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