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寧靜的畫面下,殊不知李凡的身體內已經是大河奔湧。氣流在任脈,督脈,衝脈,帶脈之間來回執行,幾個來回後,氣流又開始向陰蹺脈和陽蹺脈漫湧而來,這一浪又一浪,一會便將雙脈打通。
於是氣流又在這六條經脈執行,一會又開始蔓延至陰維脈、陽維脈,如海浪拍堤一浪衝擊過後,又回到六條經脈雲執行,繼續發起下一浪衝擊,週而復始的經歷了36輪衝擊之後,終於將陰維脈,陽維脈打通。
李凡心下暗喜,繼續彈著琴,吟唱著唐詩宋詞,沉浸在奇妙的練功狀態中,隨著他手指在琴絃上的撥動,悠揚的琴聲如流水般傾瀉而出。此時,體內的氣流彷彿也受到了音樂的感召,開始以全新的節奏執行。
當琴聲奏響宮調時,氣流變得雄渾有力,如同一股浩蕩的洪流在經脈中奔騰。任脈、督脈等六條經脈被這強大的氣流充盈,隱隱發出微微的震顫。李凡口中吟唱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詩句中的豪邁之氣與宮調的雄渾相互呼應,氣流在經脈中湧動得更加猛烈,彷彿要衝破一切阻礙。
接著,商調響起,氣流稍稍放緩了速度,但卻多了一份沉穩和堅毅。如同金屬的撞擊聲,氣流在經脈中發出清脆的聲響。此時,陰蹺脈和陽蹺脈再次被氣流衝擊,這一次的衝擊更加精準,彷彿是在對經脈進行一次精細的雕琢。李凡低吟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商調的沉穩與詩詞中的悠然相得益彰,氣流在經脈中緩緩流淌,帶來一種寧靜致遠的感覺。
角調出現,氣流變得柔和而溫暖,如同春日的微風。在這股氣流的滋養下,經脈開始煥發出新的生機。衝脈和帶脈在角調的影響下,變得更加通暢,氣流在其中自由地穿梭。李凡輕聲吟唱著“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角調的柔和與詩詞中的溫婉相映成趣,氣流如同春雨般滋潤著經脈。
徵調奏響,氣流瞬間變得熱烈而激昂。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氣流在經脈中燃燒著、跳躍著。陰維脈和陽維脈在這股強大的氣流衝擊下,開始進一步拓寬和強化。李凡高唱著“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徵調的熱烈與詩詞中的豪邁霸氣融為一體,氣流在經脈中奔騰呼嘯,充滿了力量。
最後,羽調降臨,氣流變得空靈而悠遠。如同輕盈的羽毛,氣流在經脈中緩緩飄動。此時,李凡的身體彷彿與整個天地融為一體,體內的氣流也達到了一種和諧的平衡狀態。李凡悠悠地念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羽調的空靈與詩詞中的超脫境界完美契合,氣流在經脈中平靜地流動,帶來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
在這過程中,三和絃與民樂的五聲音階、七聲音階相互配合,為李凡的練功營造出了一個獨特的氛圍。大三和絃帶來的明亮與開闊,讓氣流更加順暢地在經脈中執行;小三和絃則帶來了一絲溫柔與細膩,使經脈在衝擊中得到了更好的修復和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