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開心裡對於盧龍城的改革方向已經成竹在胸。農業是根本,商業是重點,手工業是支撐點。
諸子百家,好處便是百家之中,人才濟濟。
而對於和匈奴東胡的商貿關係,是秦開未來發展的重點。畢竟,盧龍的戰略開拓方向在北方,這是由盧龍的絕佳地理位置決定的。
姜復沉吟片刻,說道:“另外匈奴大單于也秘密派了使者隨我南下,因為這裡的情形不明,所以我將使者安排在了盧龍城西北的三十里驛。”
秦開點點頭,對於姜復的謹慎,秦開非常讚賞,他帳下萬人敵的猛將不少,但謀士卻不多。嚴格意義上來說,除了秦無衣之外,姜復是唯一一個能稱得上謀士的人。
秦開笑道:“你做的很對,有件事你不知道,這幾日盧龍城中迎來了一位客人,若是被他知道,恐怕又會生出許多事端來。”
姜復有些疑惑,能讓秦開這樣說的人,恐怕也沒有幾個。他倒是對秦開口中的那個客人,充滿了好奇。
於是問道:“到底是何方神聖?”
秦開說道:“你周遊天下,此人你應該聽過的。”
“哦?”
“齊國濟陽君!”
“濟陽君?”姜復猛然一呆,然後眼眸深處閃過一絲複雜的意味,他雖然轉變極快,但也被秦開看在眼裡。
“你認識此人?”
姜復沉默片刻,說道:“只是聽過而已,可以說是齊國最具將才的公子,長年領兵駐紮在濟北之地。只不過他的母親出身寒微,並不被朝臣所重,所以雖然有大才略,大武勇,但只能遠離中樞。”
秦開笑道:“看來你知之甚詳啊!”
姜復則說道:“當年遊齊國時,曾經專門去過濟北,入過濟陽君的府上。主公,可以這樣說,齊國濟陽君的濟北軍戰力之強,放眼整個齊國,也足以笑傲!”
秦桐聽了之後,冷哼一聲,說道:“姜大人這句話言過其實了吧。世人皆知,齊國最善戰者,乃是技擊之士,這是堪比魏國武卒,秦國戰兵的精銳所在。濟陽君雖然數次敗我燕國,也數次攻略中山和魯國,但是要說他的濟北軍是齊國最強兵,恐怕也有些誇大了。”
秦桐是秦尚身邊的左膀右臂之一,他對事情的看法一向獨到。
姜復搖搖頭,說道:“世人皆知濟陽君乃名將,技擊之士乃是享譽天下的精兵。殊不知,令濟陽君揚名天下的正是他的濟北軍。主公應該看到了,濟陽君北上燕國恐怕所帶兵馬不足千數。”
秦開點點頭,說道:“姜子所言不錯,他所帶兵馬不足千,但都是騎兵。而且,我能感覺到,戰力不弱。”
秦開以前對濟陽君並沒有多少深入的瞭解,但是,他也是見慣了天下強兵的人,所以一眼便能看見濟陽君帳下的兵馬戰力不差。
姜復說道:“那便是了。只是卑職不解,主公和濟陽君並沒有往來,秦氏和齊國也沒有什麼密切的聯絡,他來盧龍做什麼?”
秦開苦笑一聲,他何嘗不知這個情況,便說道:“他是為子凰公主而來!”
姜復皺緊了眉頭,說道:“原來如此,可是子凰公主已經和主公定親,他這般做,也忒無禮了。”
秦開也冷冷的說道:“不錯,所以和我已經交鋒過了,不過此人臉皮極厚,他藉口有事向燕王稟告,賴在盧龍不走了。”
姜復笑道:“這倒是符合他的性格。”
秦開說道:“那他一直待在這裡,公主殿下又不見他,也不是個事啊!”
姜復笑道:“此事倒是不難。濟陽君雖然有大將之才,鴻鵠之志,但他卻有一處致命傷,那便是出身。母家沒有勢力,這也導致他雖有經天緯地之才,但只能待在濟北那塊小小的地方蟄伏。而且因為長相的關係,齊王也不喜歡這個兒子。主公只需要派人前往齊國,說濟陽君有意燕國公主,不用別人,齊國太子便會以最快的速度將他宣回去。”
秦開看著姜復好看的臉龐,說道:“看來,濟陽君活的也不舒暢啊。”
姜復忍不住笑道:“現在天下皆知,齊國恐怕不會放過這次難得的干預燕國的機會,無論齊王也好,還是太子也好,都是堅定的主戰派,他們豈能容忍濟陽君壞他們的好事。”
秦開則臉上表情變得凝重起來,他明白,自五國伐秦大敗之後,齊國干預燕國內政就已經是一個時間問題了。這件事情,燕王子之明白,燕王噲明白,太子平更清楚。
只是他還是不太明白,既然都已經知道齊國會干預燕國,那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