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暗流湧動與新的契機
在這天下局勢漸趨明朗卻又暗潮洶湧的時刻,林小羽站在荊州的府邸之中,心中思索著未來的道路。他憑藉著現代的知識與智慧,在這三國亂世中已闖出了一片聲名,可如今各方勢力的動向愈發複雜,每一步決策都關乎生死存亡。
曹操在北方休養生息,雖赤壁一戰受挫,但根基未損,其麾下的眾多謀士正緊鑼密鼓地謀劃著新的戰略,意圖再次揮師南下,一雪前恥,將南方的廣袤土地納入囊中。孫權據守江東,憑藉長江天險,鞏固著自己的地盤,同時不斷發展水軍,對荊州之地仍是虎視眈眈,畢竟荊州乃兵家必爭的咽喉要道,掌控此地,便可在戰略上佔據主動。而劉備這邊,在諸葛亮的輔佐下,於益州厲兵秣馬,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積聚著力量,其志向亦不可小覷。
林小羽深知,荊州雖暫時在劉備手中,但這平靜之下實則危機四伏。外部的壓力暫且不提,內部的矛盾也開始隱隱浮現。劉備集團內部,原從勢力與荊州本土勢力之間,在權力分配和發展方向上存在著微妙的分歧。一些荊州本地的世家大族,雖表面上對劉備稱臣,但暗地裡卻有著自己的盤算,他們對林小羽這樣的外來者,既有著幾分敬畏,又有著一絲排斥,擔心他的崛起會影響到自身的利益。
一日,林小羽正在府中與幾位親信商議著如何改善荊州的民生,以增強當地百姓對劉備政權的歸屬感,從而穩固根基。這時,一名士兵匆匆入廳,單膝跪地稟報道:“將軍,外面有一人求見,自稱是江東的使者,有要事相商。”林小羽微微皺眉,心中暗道:“江東使者?此時前來,必是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他略作思索後,對士兵說道:“帶他到偏廳等候,我隨後就來。”
待使者被引入偏廳,林小羽穩步走入,只見那使者身著江東服飾,眼神狡黠。使者見林小羽進來,連忙起身行禮,臉上堆滿笑容:“久聞林將軍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是英雄年少,氣宇不凡。在下奉我家主公之命,特來與將軍一敘。”林小羽冷冷地看著他,說道:“不必兜圈子,有話直說吧。”使者乾笑兩聲,說道:“將軍聰慧過人,那在下就直言了。如今這天下局勢變幻莫測,我家主公深知林將軍乃有大才之人,若將軍能轉投江東,我家主公必當以高位厚祿相待,將軍可在江東施展才華,成就一番大業,何必在這劉備麾下,受那諸多掣肘呢?”
林小羽聞言,心中大怒,卻不動聲色地說道:“哼,孫權此舉,莫不是想離間我與主公的關係?我林小羽既已投身劉備帳下,便忠心不二,豈會被你這三言兩語所動搖。”使者見狀,仍不死心,繼續說道:“將軍且慢拒絕,如今劉備雖佔據荊州,可這荊州內部矛盾重重,將軍以為他能長久守住此地嗎?反觀我江東,兵強馬壯,物產豐饒,將軍若來,定能如魚得水。”林小羽冷笑一聲:“江東雖好,卻非我林小羽的歸宿。你回去告訴孫權,莫要再打這種主意,否則休怪我不念同盟之誼。”說罷,林小羽拂袖而去,留下使者在原地臉色陰晴不定。
林小羽深知,江東的這次試探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類似的情況恐怕還會更多。他回到書房,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思考著如何應對這愈發複雜的局面。正在此時,諸葛亮來訪。諸葛亮神色凝重地說道:“小羽,方才我聽聞江東使者之事,此事不可小覷。如今各方勢力都在盯著荊州,我們必須早做打算。我有一計,欲派你前往益州,協助主公處理軍政事務,一來可避開荊州這是非之地,二來也能讓你在主公身邊,發揮更大的作用,鞏固主公對你的信任,同時也向各方表明你的忠心。”
林小羽聽後,心中明白這是目前較為穩妥的辦法,雖然心中有些不捨離開荊州這片自己辛苦經營的地方,但為了長遠之計,他點頭應允:“先生所言甚是,小羽願往益州。只是這荊州的事務……”諸葛亮微笑著說:“荊州之事,我自會妥善安排。你此去益州,要多多留意益州的各方勢力,尤其是那些本土的豪強大族,他們對主公的政令推行也有著不小的影響。你可憑藉你的智慧,幫助主公平衡各方關係,發展益州的實力,這對我們未來的大業至關重要。”
數日後,林小羽帶著少數親信踏上了前往益州的路途。一路上,他看到益州的山川壯麗,卻也察覺到民間隱藏的疾苦。由於連年戰亂和繁重的賦稅,許多百姓生活困苦,農田荒蕪。這讓林小羽心中暗下決心,到了益州一定要設法改變這種狀況。
抵達益州後,劉備親自出城迎接,對林小羽的到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和高度的重視。林小羽深知這是劉備做給眾人看的姿態,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