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決了內部朝堂紛爭的初步危機後,林小羽將注意力重新轉向軍事方面。張遼走馬上任後,迅速對軍隊進行了整頓和改編,加強了各部隊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並根據林小羽制定的戰略方針,開始對蜀漢和東吳的邊境防線進行試探性攻擊,收集情報,尋找敵人的防禦漏洞。
,!
蜀漢方面,諸葛亮得知曹魏軍事部署的變動後,立刻加強了祁山一線的防禦,並派馬謖前往街亭鎮守,以防止曹魏大軍的突襲。同時,他還秘密聯絡東吳孫權,商討再次聯合抗曹之事,試圖形成東西夾擊之勢,打亂曹魏的戰略佈局。
東吳孫權在權衡利弊後,表面上答應諸葛亮的聯盟請求,暗中卻在觀望局勢,等待著最佳的出手時機。他深知,在這場三方博弈中,儲存自身實力才是首要任務,只有在曹魏和蜀漢兩敗俱傷時,東吳才能坐收漁翁之利。
林小羽洞察到了蜀漢和東吳之間微妙的關係,他決定利用這一點,採取離間計,破壞兩國的聯盟。他派遣密使前往東吳,散佈謠言,稱蜀漢欲在聯盟中佔據主導地位,暗中算計東吳,企圖在擊敗曹魏後吞併東吳。同時,又在蜀漢邊境故意洩露一些虛假的軍事計劃,讓蜀漢對東吳產生猜忌。
這一招果然奏效,蜀漢和東吳之間的聯盟出現了裂痕,雙方互相猜忌,軍事行動變得猶豫不決。林小羽抓住這一時機,命令張遼率領精銳部隊突襲蜀漢的隴西地區,試圖切斷蜀漢與西域的聯絡,削弱其經濟和軍事補給能力。
張遼領命後,率領大軍星夜兼程,繞過蜀漢的主力防線,如神兵天降般出現在隴西。隴西守將猝不及防,雖拼死抵抗,但在張遼的猛烈攻擊下,防線逐漸崩潰。然而,就在曹魏大軍即將取得重大戰果之時,蜀漢名將趙雲率領援軍趕到,與張遼在隴西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激戰。
趙雲單槍匹馬衝入曹軍陣中,如入無人之境,所到之處曹軍將士紛紛落馬。張遼見狀,親自率軍迎戰趙雲,兩人槍來戟往,大戰數十回合,不分勝負。戰場上硝煙瀰漫,喊殺聲震天,雙方士兵的鮮血染紅了大地。
林小羽在許昌密切關注著戰局的發展,當得知趙雲出現並扭轉了隴西的局勢後,他並未感到沮喪,反而對這位蜀漢名將的勇猛和軍事才能讚賞有加。他深知,在這亂世之中,每一場戰爭的勝負都難以預料,重要的是能夠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不斷調整戰略部署。
於是,林小羽傳令張遼,讓他暫且退兵,儲存實力,避免與趙雲的軍隊陷入長期的消耗戰。同時,他開始重新審視蜀漢的軍事力量和防禦體系,尋找新的突破點。
回到許昌後,張遼向林小羽詳細彙報了隴西之戰的經過和自己的心得體會。林小羽與張遼及一眾謀士共同商討對策,經過多日的研究和分析,他們制定了一個更為詳細和周密的戰略計劃:一方面,加強對蜀漢和東吳的情報收集工作,利用間諜和細作滲透到敵人內部,獲取更多的軍事機密和政治情報;另一方面,在國內大力發展經濟,推行屯田制,增加糧食產量,為長期戰爭做好物資儲備。同時,繼續分化蜀漢和東吳的聯盟關係,尋找機會各個擊破。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林小羽全身心地投入到政務和軍事籌備中。他親自巡視各地屯田情況,鼓勵百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減輕農民賦稅,使得曹魏的經濟實力逐漸恢復和增強。在軍事上,他選拔和培養了一批年輕有為的將領,如鄧艾、鍾會等,為軍隊注入了新鮮血液,並對軍隊的裝備和戰術進行了改進和創新,提升了曹軍的戰鬥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曹魏在林小羽的治理下逐漸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內部朝堂紛爭得到了暫時的緩和,各方勢力在林小羽的掌控下逐漸趨於平衡;軍事上,透過一系列的改革和戰略調整,曹軍的實力不斷提升,對蜀漢和東吳的軍事壓力也越來越大。
然而,林小羽清楚地知道,天下尚未統一,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滿荊棘和挑戰。但他堅信,只要自己秉持著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不斷調整戰略佈局,順應時勢,終有一天能夠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目標,結束這亂世的紛爭,開創一個太平盛世。
:()三國之現代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