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軒向劉為順解釋了桌椅的要求,劉為順一下子就心領神會,笑著說:“正軒,您這要求我明白了。”
劉正軒緊接著問:“那劉叔,做好這些得花多長時間?”
劉為順想了想回答說:“九天後就能做好。”
劉正軒又好奇道:“那這工錢您覺得多少合適?”
劉為順認真合計一番後說:“三十兩銀子吧。”
劉正軒大方地一揮手,給了四十兩,說道:“劉叔,您辛苦了,這四十兩您拿著!”
劉為順高興得合不攏嘴,一個勁兒地感謝著把劉正軒送出了門。
劉正軒讓李在道駕車回家,到家後把零件卸下來,叫兩個木匠去組裝。他迫不及待地去檢視已經砌好並且乾透了的灶臺,扭頭對李在道說:“來,李在道,抱來柴火燒火。”
灶臺上放著大鐵板和八個熨斗。隨後,他笑著對繡娘們說:“姑娘們,抱來一匹布。”接著拿出畫好的牡丹花圖案的印花紙,用熱熨斗來回熨燙幾次後印在布上,圖案栩栩如生。他得意地問大家:“怎麼樣,這圖案好看吧?”
眾人都紛紛點頭,覺得很神奇。一個繡娘好奇地說:“二少爺,我也來試試。”親自試著印,也輕鬆印出了好看的圖案,而且印得很深,揉搓後還是很清楚。
劉正軒笑著說:“在大晉朝,布一般都沒有圖案,衣服上的圖案都是繡上去的。咱們這法子是不是很新奇?”又轉頭問繡娘們:“你們會不會染色呀?”
繡娘們齊聲回答:“會!”他大手一揮:“那就抱著布去染色,三個廚娘的男人也跟著去學學。”還不忘叮囑:“這染色曬乾兩天後才能知道結果,都仔細著點。”
劉正軒轉身去看木匠組裝的情況,五臺新的紡紗車和五臺織布機已經組裝好了。他拍拍袁宏慶的肩膀說:“袁宏慶,你帶著劉成磊、李在道接著做四套水車零件。”
又讓剩下的繡娘們試試機器,問道:“姑娘們,這機器用著還行不?”繡娘們都說沒問題。
但是因為紡織機多了而人手不夠,劉正軒犯愁地說:“這得招人啊。”劉勇富的老婆學過相關的手藝,劉正軒眼前一亮,說道:“那這樣,讓五個繡娘、劉勇富的老婆和袁宏慶的老婆操作十臺多索紡紗車,再從村裡招女工來學習紡紗織布。”
接著嚴肅地強調:“八個繡娘負責熨印,這個環節不能教給外人,而且房間要單獨隔開,都記好了!”又無奈地搖搖頭:“染布的人手也不夠,得再買二十個繡娘,還得蓋四層樓,把原來的房子給繡娘們和僕人們住。”
家裡沒什麼事了,劉正軒一路溜達著奔向工地。到了工地,見到村民們都熱火朝天地忙碌著。
鏢師營地的樓房是四個方向的,中間有水池並裝有水泵。南北側的結構一樣,男女分開,一樓有雙排東北炕通鋪、廁所和洗澡間,二、三、四層是單間。東西兩側的結構也一樣,同樣男女分開,一層是食堂,二層是會議室和倉庫,三層是鍛鍊健身的地方,四層是娛樂室和單間。
村民不明白的時候,劉正軒就指著圖紙耐心地講解:“大夥看這裡,是這樣的……”
劉為祖在旁邊認真地學著。劉正軒拍拍劉為祖的肩膀鼓勵道:“讓蓋過房子的十個村民組成施工隊,由您帶領,二叔,大膽的去幹!”
劉為祖一開始還有些擔心,說:“正軒,我怕幹不好。”
劉正軒笑著鼓勵:“二叔,相信自己,您行的!”劉正軒還不忘囑咐:“二叔,別忘了給預製板灑水,讓它更結實。”
劉正軒又去兩個窯廠轉了一圈,看到村民們幹活有條不紊,滿意地點點頭,自言自語道:“不錯不錯,不用我太操心。”回到家,他坐在桌前,又全神貫注地畫新樓房的設計圖和裝修圖。
下午,劉為宗回來得挺早,一進門見了兒子就說:“正軒,酒樓現在沒什麼事了。”
劉正軒笑著迎上去:“爹,那您就在家好好歇息幾天。”接著說:“我安排了兩個村民跟著劉為祖的施工隊幹活。”
劉為宗心裡疑惑地問:“施工隊?”不過他也沒多問,心裡想著:“明天去看看就清楚了。”
劉正軒面帶笑容地對劉為宗說道:“爹,又成功製作出五臺紡紗機和五臺織布機。上午的時候,繡娘們在染坊嘗試染色,咱們一起去瞧瞧吧。”
張會蘭一聽,興致勃勃地說:“那咱一起去。” 到達染坊後,繡娘們將晾曬好的布匹拿來展示。那布匹之上有著幾處精美絕倫的花草圖案,且這些圖案並非手工繡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