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劉為宗看著兒子熟練地指揮眾人,臉上笑開了花,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想著,自己的兒子真是有能耐,能想出這麼巧妙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等到預製板都吊裝完,劉正軒讓來福跟著劉為宗兄弟倆帶著村民們先去朝陽縣城,而他自己則帶著李在林前往小山那邊。
小山上,種田的僕人們正拿著做好的農具在田間辛勤勞作。地裡的種子都是依照劉正軒的指導精心培育的,山上的水源灌溉問題也早已妥善解決。廁所還建有化糞池,收集的糞便處理後用於施肥,既方便又有效。
劉正軒走進田間,和僕人們親切地交流種田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僕人們紛紛表示,現在種田比以前輕鬆方便多了,效率也大大提高,大家都憧憬著秋收能有大豐收,臉上滿是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劉正軒再次與李在林一起去窯廠巡查。此時的窯廠,在劉正軒三叔劉為先以及他兩個兒子的精心管理下,生產已經進入穩定有序的狀態。
想當初,劉正軒可是親自給劉為先傳授了很多管理方面的寶貴經驗。正因如此,如今每個窯廠都有清晰的組織架構,不僅設立了各個小組的組長,而且這些組長都盡職盡責,對生產質量嚴格把控,日常工作的監管也井井有條。
窯廠中心至關重要的水井水池已經建成,有效解決了生產和生活用水問題。依靠這口水井,還建起了自動沖洗式的簡易公廁,並且做到了男女分開。公廁後面的化糞池不僅實用,還都配有蓋板,安全又衛生。這化糞池裡的肥料,以後自家種地或者村民耕種,都能派上大用場,提供充足的肥力。
在廠區內,分佈著不少醒目的木製垃圾桶。為保持廠區良好環境,嚴禁村民亂扔垃圾。還制定了嚴格規定,凡是被抓到一次亂扔垃圾,扣罰十文錢;要是被抓到三次,直接辭退,永不錄用。正因為有這樣嚴格的規定和有力執行,廠區始終乾淨整潔,讓人心情愉悅。
和三叔劉為先簡單交代幾句後,劉正軒便帶著李在林朝村頭趕去。此時村頭的四間小作坊已經搭建好,袁宏慶早已等候多時,兩架水車也搭建妥當。
劉正軒剛下馬車,李在林就迅速搬下精心製作的兩個齒輪刀片、鑽軸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物件。在劉正軒有條不紊的指導下,袁宏慶先把那些形狀奇特的物件小心地安裝在作坊頂部的木樑上,並牢牢固定,再透過傳動軸與連線水車的齒輪連線。
緊接著,劉正軒又指揮袁宏慶把刀片安裝到另一根傳動軸上,這根傳動軸巧妙地連線在齒輪的不同位置。
隨著水車轉動,透過兩組齒輪傳動,作坊頂部那奇特的物件開始轉動,速度由慢變快,逐漸穩定後勻速轉動,站在下方的幾人頓時感到陣陣涼意。就這樣,晉朝的第一個風扇開始工作,李在林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驚訝得下巴都快掉下來了。
與此同時,下方的傳動軸帶動齒輪刀片勻速轉動。劉正軒手持一根木頭對準刀片,轉動的齒輪瞬間就把木頭乾脆地鋸成兩截。傳動軸上分別安裝著木製軸條,劉正軒熟練地搬動不同軸條,齒輪刀片和上方奇特物件的轉動隨即停止。
袁宏慶滿心好奇地問:“二少爺,這到底是什麼新奇東西啊?”
劉正軒面帶微笑,指著上方奇特的物件說:“這叫風扇,天熱時在下面就能涼快了。”
待齒輪刀片停止轉動,劉正軒又指揮袁宏慶卸下刀片,安裝上精心打造的鐵質鑽軸,然後把軸條放回原位,轉軸開始轉動。劉正軒拿起一根木頭對準轉軸,輕鬆就把木頭鑽成中空。
李在林在一旁全神貫注地看著,臉上再次露出驚喜的神情。少爺不斷展現出的神奇創造力,讓他的敬佩之情越來越深。
劉正軒轉頭對袁宏慶說:“在齒輪刀片的位置,搭建一個操作檯,以後鋸木頭會更方便。尺寸你自己把握好就行。”
袁宏慶立刻回應:“二少爺,小的明白。”
這都是憑經驗就能完成的活兒,沒什麼太高技術難度。隨後,劉正軒又帶著兩人去了其他三間房,讓袁宏慶獨自把其他三套裝置安裝好。一架水車同時帶動兩個小作坊,兩個水車不停轉動,讓四間作坊都能日夜工作。
全部安裝完,劉正軒對袁宏慶囑咐道:“把其中兩間房做個門鎖上,留著咱們自家人用。回去後你告訴管家劉勇富,讓他安排兩個人來這兒做事。另外兩間房就不用裝門了,給村民用。”
交代完相關事情,劉正軒便和李在林前往朝陽縣城。一路上,劉正軒坐在車廂裡,一刻也沒閒著,又專心地寫寫畫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