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章 朝議

翌日,巴希爾和君士坦丁作為拜占庭共治皇帝參加帝國朝議由於二人在年齡上並無法旅行與他們的頭銜相匹配的職責所以此次朝會有攝政王尼基弗魯斯和皇太后塞奧法諾共同主持。

尼基弗魯斯二世皇帝作為拜占庭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尼基弗魯斯二世在朝議中擁有絕對的主導權。他身著華麗的皇室服飾,頭戴皇冠,端坐在朝堂的最高位置。他是軍事將領出身,在朝議中往往會從軍事戰略的角度看待問題,對帝國的邊疆防禦、軍事征伐等事務有著強烈的關注。

其次還有帝國陸軍和海軍的將領們。陸軍將領們會報告邊境的軍事情況,如東部邊境與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的對峙態勢,北方與保加利亞等蠻族的關係。海軍將領則會提及地中海海域的情況,例如與阿拉伯海軍和威尼斯熱那亞等義大利城邦的海上競爭,對重要島嶼和沿海城市的保護等。他們身著戎裝,身上的勳章和武器顯示著他們的軍功。

文官集團也必不可少,其中有財務大臣,負責彙報帝國的財政收支情況。在尼基弗魯斯二世(依據羅馬傳統攝政王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共治皇帝)的時期,由於頻繁的戰爭,財政壓力巨大,財務大臣可能會提出增加賦稅或者重新規劃財政支出的建議。還有外交大臣,負責與周邊國家和勢力的外交關係。在當時,外交大臣需要處理與神聖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以及巴爾幹半島各勢力的外交事務,他們在朝議中會提出與不同勢力進行外交談判或者聯盟的方案。

拜占庭帝國時期,教會在政治和社會生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會代表會在朝議中表達教會的立場,比如對戰爭的看法(是否符合教義中的正義戰爭標準),對社會道德和宗教事務的管理建議等。他們身著宗教服飾,手持象徵教會權威的權杖等物品。

首要其衝的議題便是軍事戰略,如何應對阿拉伯帝國的威脅。尼基弗魯斯二世時期,拜占庭與阿拉伯帝國在中東地區的領土爭奪激烈。是主動出擊收復失地,還是加強邊境防禦以抵禦阿拉伯人的入侵,將領們會進行激烈的討論。同時,對於北方保加利亞人的騷擾,也需要制定相應的軍事策略。是進行軍事威懾還是發動戰爭以徹底解決北方邊境的不穩定因素,這也需要在朝議中權衡。

日益凸顯的財政問題在於龐大的軍事開支使得帝國財政緊張。一方面要考慮如何籌集資金來維持軍隊的裝備、訓練和士兵的薪酬。是增加農業稅、商業稅,還是尋找新的財源,如開發新的貿易路線或者挖掘新的礦山。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如何在不影響民生的情況下,合理地削減不必要的財政支出,例如減少一些宮廷的奢侈消費等。

外交關係中與神聖羅馬帝國的關係是外交的一個重點。是保持一定的距離,還是尋求更緊密的聯盟以共同對抗阿拉伯帝國或者其他敵人。對於巴爾幹半島上的各個勢力,是採取安撫政策還是進行軍事征服以統一該地區。此外,如何與阿拉伯帝國進行外交談判,是透過交換戰俘、簽訂貿易協定還是其他方式來緩和雙方的緊張關係,也是外交大臣需要在朝議中闡述的內容。

宗教事務方面教會可能會提出對異教或者異端的處理方案。在拜占庭帝國境內,如何確保基督教正統教義的傳播,打擊異端教派的發展。同時,對於新徵服地區的宗教信仰轉化問題,教會希望能在朝議中得到皇帝和政府的支援,以便更好地開展傳教活動。

首先由各部門的官員和將領們分別彙報自己所負責領域的情況。例如軍事將領彙報軍事行動的成果、損失以及邊境的動態;財務大臣陳述財政收支的詳細資料和麵臨的問題;外交大臣介紹與各國的外交交往情況;教會代表闡述宗教事務的現狀和需求。討論與辯論在聽完彙報後,參會人員開始對各項議題進行討論。軍事將領可能會對財政大臣提出的增加賦稅以支援軍事行動表示不滿,認為應該先從削減宮廷開支入手。外交大臣可能會與軍事將領就對某個國家的政策產生分歧,外交大臣傾向於外交談判,而軍事將領認為軍事威懾更有效。教會代表可能會對一些軍事行動的合法性提出質疑,認為某些戰爭不符合宗教教義中的正義戰爭標準,從而引發激烈的辯論。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