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基弗魯斯二世在位期間,亞美尼亞的土地被分成了幾個公國,其中一部分由古老的巴格拉季昂家族的分支統治。這些公國在羅馬(拜占庭)和東方強權(如帕提亞、薩珊波斯或阿拉伯穆斯林)之間搖擺不定,時而與羅馬結盟,時而與哈里發結盟,參與他們之間的戰爭或內戰。
拜占庭帝國在10世紀採取了吸收和同化喬治亞和亞美尼亞精英的政策,而不是透過武力吞併亞美尼亞的土地。這種政策可能是為了保持與亞美尼亞的友好關係,併為未來的政治聯合鋪平道路。拜占庭與亞美尼亞的和平使得拜占庭軍隊能夠專注於奇裡乞亞和敘利亞的戰事。
亞美尼亞的邊境地區有穆斯林聚集區,特別是蓋斯埃米爾國(qaysids),掌控著曼齊克爾特(mantzikert)、阿赫拉特(Khliat)和其他位於凡湖周邊的城鎮。在9世紀晚期,蓋斯是亞美尼亞諸王的附庸,而到了10世紀中葉,他們轉而承認拜占庭的宗主地位,除了要定期繳納貢金以外基本享有自治。
尼基弗魯斯二世的侄子巴爾達斯·福卡斯在968年領導了一場針對阿帕胡尼克(Apahunik?)的進攻,圍攻並拿下了曼齊克爾特,最後摧毀了這座城市。這一行動可能是為了懲罰性的掠奪,而阿帕胡尼克的部分地區後來被馬爾萬王朝(marwanids,庫爾德—阿拉伯勢力)所接管。
儘管大多數中世紀亞美尼亞文獻都反對451年的迦克墩會議,但加入拜占庭帝國的亞美尼亞人在宗教上並不反對該會議,這表明亞美尼亞教會與拜占庭教會之間存在一定的分歧。亞美尼亞人在拜占庭帝國中擔任了各種職務,包括軍隊和政府官員,他們在拜占庭的政治和軍事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綜上所述,尼基弗魯斯二世在位時,亞美尼亞地區處於拜占庭帝國的影響之下,亞美尼亞的政治格局複雜,拜占庭透過各種手段維持了與亞美尼亞的關係,並在亞美尼亞地區進行了軍事行動,顯示了其對該地區的控制力。
綜上所述,尼基弗魯斯二世在位時,亞美尼亞地區處於拜占庭帝國的影響之下,亞美尼亞的公國在拜占庭和其他勢力之間尋求平衡,而拜占庭則透過政治手段而非軍事征服來維持對亞美尼亞的影響力。
在尼基弗魯斯二世統治的時期,亞美尼亞地區的各個公國宛如夜空中閃爍的繁星,各自有著獨特的命運軌跡和傳奇故事。
在巴格拉提德公國,年輕的公爵阿紹特心懷壯志。他的公國坐落在一片肥沃的山谷之中,四周環繞著險峻的山脈,這山脈既是天然的屏障,也是對外交流的阻礙。阿紹特每日都會登上城堡的高塔,望著遠方思考著公國的未來。他深知,在這個動盪的時代,周圍強國林立,尼基弗魯斯二世的拜占庭帝國雖然強大,卻也對亞美尼亞諸公國虎視眈眈。
與巴格拉提德公國相鄰的是錫尼克公國。錫尼克公國的公主安娜,是一位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女子。她的父親,老邁的公爵身體每況愈下,公國的政務逐漸落到了安娜的肩上。安娜常常為了公國的稅收和軍事防禦而忙碌,她與阿紹特之間有著一種微妙的感情。他們在各個公國的領主聚會時相識,阿紹特被安娜的聰慧所吸引,而安娜也對阿紹特的壯志雄心暗生情愫。
然而,麻煩接踵而至。遠方的塞爾柱突厥人開始對亞美尼亞地區進行小規模的侵襲。第一個遭到攻擊的就是錫尼克公國邊境的一個小村莊。村民們紛紛逃入公國的城堡尋求庇護。安娜心急如焚,她一方面組織公國計程車兵進行抵抗,另一方面向阿紹特求救。阿紹特毫不猶豫地率領自己公國最精銳的騎兵趕往錫尼克公國。
在戰場上,阿紹特和安娜並肩作戰。阿紹特揮舞著長劍,他的騎兵如旋風般衝入突厥人的陣營,一時間戰場上喊殺聲震天。而安娜則在城堡上指揮著弓箭手,對敵人進行遠端攻擊。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他們終於擊退了突厥人的進攻。
但這場戰爭也讓各個公國意識到,單打獨鬥無法在這個危險的時代生存下去。於是,阿紹特提議各個公國聯合起來,組成一個鬆散的聯盟以共同對抗外敵。這個提議得到了部分公國的響應,但也有一些公國出於對自身權力的擔憂而猶豫不決。
在聯盟籌備的過程中,拜占庭帝國的使者也來到了亞美尼亞地區。使者帶來了尼基弗魯斯二世的旨意,他暗示亞美尼亞諸公國應臣服於拜占庭帝國,這樣帝國將給予他們保護。這一旨意讓各個公國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阿紹特和安娜等年輕的領主們不甘心失去自己公國的獨立,但一些年老的領主卻害怕突厥人的再次進攻,認為拜占庭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