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章 除草劑

到了下午,在一座山丘的山腰處,唐小沿終於安頓下來,他坐在屬於他的竹樓裡火塘邊,舉著木水瓢喝了口溫水,長噓了一口氣。

南叔給他安排了這塊種植木央的林中地塊,他這塊地也差不多兩畝左右,和巴叔小蘆他們的一樣。

只是巴叔他們的種植地在另外一個山頭,這裡過去要走好久,他這塊地旁邊就是計老二的地。

這塊地之前的種植人出了事,計老二一直代管著,已經找南叔鬧了好幾次了。

計老二是個40多歲的漢子,住在唐小沿對面的另一座竹樓上,他奉南叔的囑託為唐小沿介紹了一下木央的種植技術。

所有種植木央的藥農都有一間竹樓,竹樓的火塘燃燒後的草木灰是木央的唯一肥料,除此外不能施用任何糞尿作為肥料。

所有的木央地都在半山腰的樹林子裡面,這是木央的生長特性決定的。

木央喜陰,且又喜水,對生長位置的高度、溼度有很高的要求,不能種到山頂上,也不能種到山谷裡,只有高度一定的半山腰才適合種植,而且必須有高大的樹林遮陰。

每個種植者每天最多的活計就是到山下的河中挑水,來澆灌木央樹苗,每天上下午各澆一次,每次需要挑三到四擔水才夠使用。

除了澆水,就是除草,木央地不知是什麼原因,雜草生長得比其他地方旺盛得多,每天種植者都必須把地裡的雜草挨個除掉,否則第二天就能長得高到膝蓋。

這些雜草與木央爭奪養分,如果不及時清除,這一期的木央長勢就會受到影響,嚴重影響收穫時的品相和藥效。

至於其他的就很簡單了,依照天時,木央會自行生長,每三個月就可以收穫一次,收穫時的木央高度只有半米多,也就是1尺半高,用藥的部分是木央醬棕色的莖,根和葉都不會入藥。

只有純正醬棕色的莖幹部分才有藥性,嫩枝老幹都不是醬棕色的,都不能用,所以一株木央能入藥的部分很少。

把入藥的莖幹部分整理出來曬乾,然後用紅繩把幾根莖捆成拇指粗的小捆,就成為了藥材,用的時候需將莖幹搗碎,再配合其他藥材使用。

至於它的藥效究竟是什麼,按照計老二的說法,這是大補之藥,平時用來泡茶泡酒喝,可以強身健體、滋陰壯陽、增脾強腎,總之是不可多得的寶貝,男人的福音。

唐小沿對此嗤之以鼻,這明顯是計老二的一派胡謅,他可能自己都不瞭解木央的具體藥效,看來只有南叔才是真正知道的人。

他和計老二下山去挑水的河是和巴叔他們挑水的同一條河,發源自幻甲山,河名派陽河。

派陽河繞著上三村附近的山丘七繞八拐的來回穿梭,為在這些山丘的山腰種植木央提供了很好的取水之處。

唐小沿一來就得跟著計老二到山下打水,他按照計老二的囑咐,挑著兩個空水桶跟著對方沿土路朝山腳下走去。

前方計老二頂著個光頭,也挑著兩個空水桶,這木桶一桶能裝接近百斤的河水,兩桶水加上恐怕得有兩百斤,要挑到山腰上,得花費不少力氣,難怪計老二代管他這塊地,都已經找南叔申訴過好幾次了。

當然本季的藥材收穫,一大半都算作計老二的收入,唐小沿認為這是很合理的。

但由於他初來乍到,沒有任何收入,南叔也特意賒了幾十斤米給他,算作預支的部分收入。

他要有真正賣木央的收入,得等到下一季收穫後才能有了。

當然,唐小沿並沒有打算在上三村就這樣一直當藥農,他的目的是瞭解這個世界。

當他在藥農這個崗位或者上三村這個地方瞭解到了足夠的資訊,肯定是會離開這裡的。

米和必要的生活用品運輸和採購,都是巴叔幫著他張羅的,包括把他帶到計老二面前並傳達南叔的吩咐,讓計老二教他木央種植技術等,對此唐小沿很是感激巴叔。

這裡的嬴們很淳樸!

唐小沿並不怵挑水,在南山整理老房子的半年時間,所有磚瓦土石都是他自己挑來挑去的,他的身體素質就是那幾個月鍛煉出來的,但挑兩百斤水走上半山腰,還是應該相當費力。

唐小沿學著計老二的姿勢,把木桶撐進派陽河,木桶灌滿了水,他用力一提,把木桶提出水面,轉身放在一邊,隨後又把另一個桶裝滿水,拿好竹扁擔,手執棕繩端部的鐵鉤,往水桶提把一鉤,矮下身體用肩膀一頂,隨後就站起身來。

比想象的輕嘛!唐小沿順著水桶晃悠的節奏,緊緊跟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