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項實在長著一張笑臉。加上他是文臣,即便掌權多年,身上也還是儲存著文人特有的儒雅氣息,叫人一見就不覺心生親近之意。
聽說他當年還是科考的狀元郎,一時風頭無兩。
相比之下,與他同時進來的樞密使孫進益以及兵部尚書餘在廷,二人雖然也是文臣,但與王項相比,氣場確實差了點。
蕭傾心中不覺暗道:難怪那麼多人都舉薦王項為相。無論是聲望,氣勢還是能力等等——至少現在她看著覺得他不愧為南臣表率。
三人叩拜之後,蕭傾賜坐。
蕭傾在南書房中看書時沒有讓人在旁邊站著侍候的習慣,所以一般情況下書房中只有她一個人。
這時三人在下首就坐,外頭趙右辰便叫常在南書房的宮侍進來奉茶。
蕭傾當上這皇帝時日短,跟大臣們的接觸也極其有限。
王項到底老練,趁這時間說些無關緊要的事情,順便引著二人見縫插針地說些歌功頌德的話,臉上的笑紋也深了幾分。
不過,他們也很有分寸,在蕭傾感覺到不耐煩之前便進入主題,說的果然是武將安置的問題。
可是,說不到三句,蕭傾就覺得不太對勁了。
很快,孫進益呈上來一本奏摺,言明這是眾臣提請的補缺安排,請蕭傾批示。
奏摺有些長,裡面列著許多人名,以及擬定的職位。最後面還有許多人的簽名,排在最前面的就是王項、孫進益和餘在廷,表示這是他們領銜上奏的結果。
蕭傾開始看得很慢,到最後手翻得就快了些。
但是越看到後面,她的心就越發沉下去。
要不是他們三個進來之前,她草草掃過了一遍傅明奕留下的奏摺,恐怕現在還覺不出什麼來。
但是如今,她分明看到,在這份他們三人呈上來的奏本里,只有兩個人是在傅明奕那本奏摺中出現過的,即便如此,他們被擬定的職位也並不是傅明奕建議的職位。
蕭傾想了想,一手合上了奏摺,眼睛卻半垂著,目光落在桌上。
孫進益有些不解,於是看了眼王項和餘在廷。
在大蕭王朝,首宰和太傅都是正一品,樞密院樞密使是從一品,六部尚書算從二品。
餘在廷在兩位一品大員面前顯得慎重沉默得多。
孫進益問道:“陛下可有疑問?”
王項默不作聲地坐在那裡,面上自然帶笑,並不急著說話。
蕭傾道:“這份名單朕還需細看看。”
傅明奕就曾說過,當時決斷不下的事情便暫且放下,有些時候緩勝於急。
蕭傾想要把這名單再和傅明奕留下的那份名單對比著細看看。
孫進益顯然沒想到他們三個領銜上奏的摺子到了蕭傾這裡就這麼被壓下,並沒有被當場批籤。
“陛下,我朝武將空缺已久,若是不能速速決斷,恐怕對南華安定無益。”
蕭傾就算再不懂皇帝要怎麼當,這會兒聽到這話也是明白的——這是在讓她快點兒批准呢吧?
她心中越發覺得不妥。但是她也不能就此表達出來。
在她面前的都是浸染朝堂權謀多年的老臣——只除了餘在廷看起來年輕一些,但大概也有三四十歲的樣子了。
她是個冒牌貨,說得多錯得多,倒不如沉默來得管用。
蕭傾不說話,臉上表情也沒什麼變化,孫進益也有點摸不透這位小皇帝在想什麼了,於是轉過眼去看王項。
王項等了一會兒,才笑呵呵地道:“陛下,這等大事自然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決定的。不過孫大人所說也是顧及如今我朝的實情。文臣安邦,武將定國。臣等在武將的安置和補缺這件事上,也是慎之又慎,廣納諫言,至今才能趕在明日上朝之前整理出這樣一份名單來。”
蕭傾默默聽著,依然沒什麼表示。
傅明奕就曾說過,不知道說什麼的時候,就乾脆沉默。她是皇帝,下面的臣子們有什麼事情上奏,只會想方設法表達自己的觀點來說服她。所以,她不說話,臣子們便會說出更多的話,透露出更多的資訊。
蕭傾現在需要更多的資訊。
“時間倉促,自然無法周全。陛下想要細看也是理所應當的。只是也正因為時間倉促,所以臣想了個法子,陛下看可不可行。”
蕭傾看向王項,似乎在等著他的法子。
“不如臣等在此等候,若是陛下在看的時候有什麼疑問,可以隨時訓示。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