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回憶

那時鄉村的日光

1993 年的夏天,蟬鳴在老槐樹的枝葉間此起彼伏,像一波又一波永不停歇的熱浪。我光著腳丫,奔跑在村子裡坑窪不平的土路上,揚起的塵土在身後久久不散。

“妮兒,跑慢點,別摔著!”奶奶在門口扯著嗓子喊我,手裡還握著一把剛從菜園摘的豆角。我回頭衝她做個鬼臉,依舊跑得歡實。

村子不大,也就百來戶人家,一條蜿蜒的小河從村邊繞過,那是我們夏日的樂園。我和小夥伴們三五成群,挽起褲腳,在淺灘處捉魚摸蝦。河水清澈見底,能看到小魚小蝦在石縫間穿梭,偶爾伸手去抓,它們機靈地一閃,只留下涼涼的水流滑過掌心。

村裡的大人們,此時都在田間勞作。烈日當空,他們彎著腰,在玉米地裡除草、施肥。汗水溼透了他們的衣衫,卻澆不滅他們對土地的希望。爺爺扛著鋤頭,從地裡回來,臉上帶著疲憊卻滿足的神情。他把鋤頭靠在牆邊,從水缸裡舀一瓢涼水,咕咚咕咚灌下去,那暢快的模樣,至今刻在我心裡。

傍晚,炊煙裊裊升起,飯菜的香氣瀰漫在整個村子。家家戶戶圍坐在院子裡,吃著簡單卻可口的飯菜。鄰居們互相串門,分享著一天的見聞。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網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近得如同家人。

隨著秋天的腳步漸漸臨近,村子裡瀰漫著豐收的氣息。田野裡,金黃的麥浪隨風起伏,像是大地鋪上了一層金色的地毯。

收割麥子是村裡最熱鬧的時候。大人們天不亮就起床,拿著鐮刀走向麥田。他們熟練地揮舞著鐮刀,一捆捆麥子整齊地倒在地上。我和小夥伴們也不甘示弱,跟在大人後面,幫忙撿麥穗。雖然太陽很曬,小手也被麥芒扎得生疼,但我們的笑聲卻在田野上空迴盪。

打麥場是麥收後的另一個主戰場。巨大的石碾子在牛的拉動下,一圈又一圈地碾壓著麥穗,麥粒從秸稈中脫落出來。我們在一旁看著,興奮不已,有時候還會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地爬上石碾子,感受那慢悠悠的轉動。

收完麥子,緊接著就是種玉米。爺爺會在地裡挖出一道道淺淺的溝,我跟在後面,小心翼翼地把玉米種子撒進去,然後再用土蓋上。那時候,我總是盼望著種子快快發芽,想象著它們長成高大玉米稈的樣子。

秋天的果園也是我們的最愛。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像一個個小燈籠。我們會偷偷地鑽進果園,趁看園的大爺不注意,摘下幾個蘋果,咬上一口,酸甜的汁水瞬間充滿口腔。被大爺發現後,我們就像小猴子一樣,在果樹間穿梭逃竄,大爺在後面追得氣喘吁吁,卻也帶著寵溺的笑。

冬天,村子被白雪覆蓋,宛如一個童話世界。屋頂上、樹枝上、田野裡,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早上起來,我會和爺爺一起掃雪。厚厚的積雪踩上去嘎吱嘎吱響,每掃出一片空地,都覺得特別有成就感。掃完雪後,我們會在院子裡堆雪人。用胡蘿蔔做鼻子,用煤球做眼睛,再給雪人戴上爺爺的舊帽子,一個可愛的雪人就誕生了。

下雪天不能出去玩的時候,我就會坐在溫暖的炕頭上,聽奶奶講故事。奶奶肚子裡好像有講不完的故事,從嫦娥奔月到牛郎織女,從孫悟空大鬧天宮到白蛇傳。我聽得入迷,彷彿置身於那些神奇的世界裡。

過年是冬天最讓人期待的事情。進入臘月,村子裡就開始有了年味兒。大人們忙著準備年貨,殺年豬、做豆腐、蒸饅頭。孩子們則盼望著新衣服和壓歲錢。年三十那天,家家戶戶貼上紅紅的春聯,掛上大紅燈籠。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看著黑白電視裡的春節聯歡晚會,笑聲不斷。

吃完年夜飯,我會和小夥伴們拿著鞭炮到街上放。鞭炮噼裡啪啦地響著,照亮了黑暗的夜空。我們在煙霧中嬉笑玩耍,感受著新年帶來的喜悅。那時候,過年的快樂是如此簡單而純粹。

春天,萬物復甦,村子從沉睡中醒來。河邊的柳樹抽出嫩綠的新芽,小草也從土裡探出了頭。

爺爺會在院子裡整理出一塊菜地,種上各種蔬菜。我幫著他澆水、施肥,看著種子一點點發芽、長大。菜園裡的蔬菜種類繁多,有翠綠的黃瓜、紅彤彤的西紅柿、長長的豆角。每次看到這些新鮮的蔬菜,我都忍不住流口水。

春天也是放風箏的好時節。我和小夥伴們拿著自己親手製作的風箏,跑到村外的田野上。迎著風,風箏越飛越高,我們在下面歡呼雀躍。有時候風箏線會斷掉,看著風箏飄向遠方,心裡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