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皓白不再遲疑,當即決定付諸行動。
他從冷凍櫃裡取出一份樣本——一份是解凍後的小白鼠造血幹細胞,準備和辰風骨髓的造血幹細胞進行細胞融合實驗。
雖說在這個奇異的世界裡,免疫排斥現象莫名消失,可人體細胞與小鼠體內環境依舊有著天壤之別。
細胞因子、訊號分子的濃度與種類截然不同,如同兩種不同的“生態系統”,這些差異極有可能致使移植的人骨髓細胞無法精準捕捉小鼠體內的分化訊號,進而難以正常分化。
但楊皓白沒有退縮,相較於直接移植骨髓到小鼠體內,細胞融合總歸多了幾分成功的可能。
至於基因工程手段,他打算暫且擱置。畢竟現階段,他連人體內所有細胞的類別都尚未完全釐清,更遑論精準操控基因了。
人體基因組宛如一座浩瀚無垠的迷宮,蘊藏著海量未知資訊,他還有完善分析人體各個基因作用的艱鉅實驗要做。
眼下,細胞融合實驗是最值得一試的突破口,哪怕前路荊棘滿布,他也要拼上一拼。
準備工作就緒,楊皓白深吸一口氣,戴上無菌手套,將兩份造血幹細胞混合。
然後,將培養皿放入電融合儀器中。
這是電融合法,這種方法融合效率高、對細胞損傷小。
在高頻交流電場和高壓直流電場作用下,使細胞彼此靠近併發生融合。
誕生出一個又一個全新的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