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04
&esp;&esp;女人一鼓作氣說完當年與劉衍峰分手的理由,她給予的理由著實出乎劉煒預測,也與印象中的劉衍峰形象大相逕庭,但她說得如此懇切,劉煒直覺對方確實說了實話,也真真切切是他思念的「齊姊姊」。
&esp;&esp;「你沒罪惡感也不想原諒他,那你找他做什麼?」黃思凱自顧自拿著桌上的瓜子,一邊嗑著瓜子一邊詢問。
&esp;&esp;「那是因為……我在查詢資料時,發現一些事情,這些事情跟……好吧,跟你有關,劉煒。我不想直接聯絡你,因此只能先找阿峰,但我找不到對方,最後還是隻能找上你。」
&esp;&esp;「齊姊姊,你發現了什麼事?」
&esp;&esp;聽見「齊姊姊」三個字,齊可蕊的表情變得些微放鬆。她起身,那襲紅色洋裝被解壓縮,囂張彰顯自己的存在。
&esp;&esp;那身紅色吸引著劉煒的目光,眼睛不自覺跟著齊可蕊的動線前進,沙發、辦公桌、書櫃,站在辦公桌旁紫水晶洞的男性靈魂用著比人偶更慢的轉動速度,無表情搖頭,縱使劉煒聽不到對方的聲音,他也能清楚從肢體語言讀出靈魂並不想讓齊可蕊告訴他們某些事情。
&esp;&esp;齊可蕊轉身到書櫃取下一本同樣是紅色的資料夾,猶豫半晌還是將之遞到劉煒與黃思凱面前。
&esp;&esp;「你們先稍微看一下,我再解釋我發現了什麼。」
&esp;&esp;黃思凱取過資料夾,裡頭資料袋裝載的檔案不多,他鬆開鐵夾,將資料連同資料袋整齊攤放桌上。
&esp;&esp;資料夾裝載六種內容各異的檔案:藝報新聞的油畫作品最具鋒頭,許氏畫廊成功得標,賺進聲譽……。
&esp;&esp;記者於報導首段大力稱讚許氏夫妻眼光獨具且出手闊綽,拍下大作的許氏畫廊霎時間成為藝文界關注焦點。然而報導第二段開始才是重點,鋒頭正盛的許氏畫廊遭遇毀滅性打擊。
&esp;&esp;朱氏遺眷踢爆拍賣品是贗作,真品早隨大師仙去時一同銷燬。所有對許氏畫廊的所有祝賀與欽羨盡數變成嘲諷,許群卓耗費巨資卻帶回一件上不了檯面的贗品,許氏畫廊面子盡失,成為過街老鼠。
&esp;&esp;然而毀滅性打擊可不僅止於此。拍賣公司自然設立買家拍得贗品的退款機制,然而一切必須在拍賣品送至買家手上的一個月內提出申訴。
&esp;&esp;當畫作被踢爆是贗品時,申述期限早已過去大半個月,拍賣會完美卸責,許氏畫廊只能找賣家索賠,可惜神秘賣家下落不明,自然求償無門,除了淌淚嚥下外別無他法。
&esp;&esp;錢沒了可以再賺,名譽盡毀反倒不見得能重新建立,儘管時常有人嘲笑「臺灣人是健忘的」,但之於當事人那些傷痛永遠無法忘懷,更別提一但牽扯到錢,其中彎彎繞繞的糾葛更不是三言兩語就能道盡。報導末段暗指許氏畫廊資金排程出現問題自然是這個道理。
&esp;&esp;劉煒放下報紙往第二份資料看,第二份資料是保險投資的廣告單外加住宅火災險申請檔案,申請日期緊接在拍賣醜聞之後。他對於複雜的保險條款沒有興致細細閱讀,索性略過直接往第三份社會新聞頭版邁進。
&esp;&esp;那份報紙令他瞠目結舌!頭條新聞寫著的正是他熟悉的許氏畫廊被大火焚燒殆盡的悲劇。在劉煒有記憶以來,位處大安區精華路段的許氏畫廊便是如此氣派,他從不曉得現在的許氏畫廊盡是原址重建?他曾以打工名義參與畫廊徹布展,他曉得為了換展順利,畫廊結構多以三夾板搭建,這種材質遇到火肯定連灰都不剩!他完全能想像當時讓許氏畫廊付之一炬的大火有多迅猛。
&esp;&esp;駭人的照片與斗大黑體字深深震撼著劉煒,標題「留畫不留人」更是讓他思緒空白。
&esp;&esp;見劉煒一動也不動,黃思凱沒禮貌地伸手從劉煒背後將整份報紙撈走。
&esp;&esp;「你很沒禮貌耶!」
&esp;&esp;「啊你都不動,我看不到內容呀!『許氏畫廊女主人見畫廊起火,奮不顧身衝入火場救畫。可惜畫作未能搶救及時,許氏畫廊小女兒更因藏身畫廊不幸命喪火窟……許氏畫廊主夫妻檔對畫作的熱愛與對藝術家的尊重,大眾有目共睹,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