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帝登基,總會伴隨著莫名的進取心,總是想著建大功,或者改前朝的大錯。
劉恆當然也不例外。
劉恆登基的第一把火,便是給功臣的倒呂行動定了性。
出於政治需要,劉恆還是給呂家安上了個亂的帽子,目的就是為了籠絡功臣集團。
只有給呂家的行為定了性,才能更好地給功臣們立的功定性。
功臣們幾乎都在劉恆這兒得到了不小的利益,算是穩住了大批功臣的心。
劉恆為了確定自己帝位的正統性,再一次確定了劉邦的廟號太祖。
因為劉邦是開國皇帝,毋庸置疑的稱祖,所以當時群臣並沒有確定劉邦的廟號。
因為在此之前,大家都說高皇帝,很少有人稱呼廟號。
到了劉恆這兒,開始正式有了太祖高皇帝的說法,真正確定要到劉恆駕崩,劉啟登基之後。
新帝登基第二把火,便是拉攏劉氏宗親。
劉恆先是頒佈詔令,大赦天下。
那些之前被貶的劉氏宗親們,劉恆又恢復了他們的爵位和封地。
之後,劉恆又更進一步,給原來呂雉除掉的五弟劉恢、六弟劉友、八弟劉建,重新上了諡號,恢復了他們的名分。
這是籠絡人心、鞏固帝位最快的方式。
這些都是劉恆和雲哥商量後決定的,蘇雲對劉恆地位的穩固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新帝登基的第三把火,便是培養一批屬於自己的勢力,用以打擊朝中的舊臣。
劉恆本來想重新恢復相國之位,讓蘇雲擔任的,可是被蘇雲拒絕掉了。
“惠帝時期廢除了相國,就沒必要再設立了,相國的權力太大,不利於你加強皇權。
況且,如今左右兩個丞相相互制衡,有利於朝局的穩固,再來一個更大的勢力,反而不利於如今的局面。”
蘇雲給劉恆分析著,打消了劉恆想立蘇云為相國的念頭。
能有如今的局面來之不易,蘇雲不想打破其中的平衡。
周勃、陳平不是傻子,他們很快就發現,新皇帝和蘇雲的關係不一般,如果讓蘇雲做了相國,那周勃陳平還不得炸了天?
劉恆是一如既往的信任雲哥,他替雲哥鳴不平。
但蘇雲不在乎的啦,反正偷偷懶也是不錯的。
——————
兩天後,新帝登基的第一次大朝會,在未央宮中舉行。
看著群臣在下面跪拜的樣子,和劉盈第一次開大朝會生出對權力的渴望不同,劉恆的眼神中透露出滿滿的擔憂……
古代講究法理正統性,劉盈是嫡子,他繼承皇位是理所應當,沒有任何負擔。
可劉恆不是。
他是小宗入大宗,終其一生都要揹負著得位不正的名聲,他只能靠一生的努力來證明,這個皇位由他做是正確的。
歷史上的太宗就沒幾個順位繼承的,他們都窮極一生,不敢有絲毫懈怠。
只為來證明:皇位由他們做是正確的。
在這方面,明太宗朱棣比較有話語權。
只可惜,被另一位小宗入大宗的皇帝貶得一塌糊塗……
……
群臣各懷鬼胎,他又不熟悉;劉姓諸侯王覬覦皇位,時時刻刻想著造反;和平了幾年的匈奴又再次進犯,邊境上又面臨新的威脅……
他不過是用利益穩住了所有人,可一旦利益鏈崩塌,隨之而來的,很有可能是大漢的傾覆。
劉恆不得不提前考慮,做好最壞的打算。
這時候,劉恆能信任的,只有蘇雲、宋昌、張武三名心腹以及舅舅薄昭。
這次大朝會,沒有讓劉恆體會到皇帝的至高無上,反而讓劉恆感覺到無數的危機。
但是雲哥不怕,他劉恆也不怕!
可是雲哥…沒有來……
這個點,八成還在家睡覺呢……
六點的早朝啊,蘇雲真受不了。
周勃、陳平都習慣了,畢竟蘇雲在劉邦一朝的時候就這樣,但凡經歷過劉邦一朝的臣子都知道了。
劉邦一開始也是罵的,但蘇雲來上朝全程幾乎就是閉著眼,劉邦是真的拿他沒辦法了。
最後劉邦只能妥協,特許蘇雲可以不用上朝,但必須隨叫隨到。
老爹定下來的,劉恆也得認啊!
……
在進京的當天晚上,蘇雲怕劉恆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曾經開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