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暈倒的訊息終究是瞞不過去,很快就在朝中傳得沸沸揚揚。
幾天後,劉邦親自召開朝會,堵住了群臣的嘴。
在這幾天裡,他收到了一條來自趙國的訊息,那個被他寵幸過的趙姬生下了一個男孩,為了向劉邦證明趙王的清白,趙姬已經自殺了。
這些天,呂雉天天來到劉邦宮中哭泣,為女婿張敖辯解,聲稱他是劉邦的女婿,不可能有殺岳父的心思。
等劉邦清醒後,結合貫高的供詞,劉邦徹底將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捋了清楚。
在朝會上,劉邦宣佈趙王張敖無罪,只把他貶為了宣平侯留在朝中。
劉邦很欣賞貫高及其同夥對張敖的忠心,劉邦下令,凡是跟著張敖來到關中地區的,一律赦免並加官進爵。
就連刺殺劉邦的主謀貫高,劉邦都赦免了。
將赦免的訊息傳到牢獄中,幾天後劉邦親自來到獄中,打算放出貫高,想要好好看一看這名義士到底長什麼樣子。
劉邦來到獄中後,發現貫高已經卡斷了自己的咽喉。
死掉了……
地上留著貫高用血寫的一封信,劉邦撿起來,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
現在大致內容就是說貫高很感激劉邦能夠饒他一命,但他活著就是為了證明張敖的清白,現在活著已經沒必要了,如果有來世再報效劉邦。
劉邦站在那裡,看著生前就已經摺磨的不成樣子了的屍體,任憑手中的信掉到地上,已經沒有了撿起來的力氣……
劉邦厚葬了他。
……
由於趙王張敖已經被貶,趙王的位置也空了下來,劉邦沒有徵求任何人的意見,直接改封劉如意為新的趙王。
由於劉如意太過年幼,劉邦又把周昌封給他做趙國的丞相。
而原來代國的王位空缺,代相陳豨就趁機接管了代國的軍隊,並以趙王劉如意年幼為由,順便接管了趙國的軍隊。
由於趙代兩國都是抵抗匈奴的最前線,所以兩國的軍隊都是作戰能力最強的,也就是說,陳豨已經成為了掌握天下最強軍隊的統領。
但此時,劉邦重心並沒有在這上面,也就沒有去管陳豨掌握兩國兵權的事。
因為這年秋天,大漢朝迎來了建國以來的第一次大豐收!
大漢的根基,總算是穩固了下來。
大漢江山初建之時,其景象可謂滿目瘡痍、破敗不堪,用“千瘡百孔”一詞來描述實不為過。
人們生活困苦至極,賣兒賣女、易子而食之事屢見不鮮,已是再尋常不過的現象。
彼時,漢初的人口數量稀少得令人擔憂,尤其是青壯年男子更是寥寥無幾。他們中的大部分要麼在殘酷的戰場上身亡,要麼依舊留在軍中效力,不肯回到家鄉耕種。
由於缺乏足夠的青壯年勞動力,想要依靠自然增長來提升人口規模簡直就是一種奢望和幻想。
鑑於此嚴峻形勢,劉邦在登基之後便迅速採取行動,廣泛釋出詔令於天下,削減各地的軍隊,同時積極鼓勵那些因戰亂而躲藏隱匿起來的人們重新現身於世,並給予他們相應的安撫與保障。
同時,劉邦還下令給百姓分配田地以供耕種,不僅如此,在前些年甚至免除了他們的田租費用,還給他們提供種子和鐵製農具。
旨在讓民眾能夠安心從事農業生產,過上平穩安定的日子。
劉邦這些年的治理,終於在今年徹底地展現出來。
至此,大漢王朝總算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朝著良好的方向穩步前行。
誠然,在前些年的治理過程中也曾出現過一些看似荒唐不經的政策舉措。然而,大漢之前並無先例可循,漢初各個領域的建設皆由劉邦親自探索嘗試。
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能夠取得如今這般成果已實屬不易,著實值得稱道。
由於大秦帝國二世而亡,劉邦最擔心的就是大漢根基不穩的問題,如今民間大豐收,百姓的生活早已經不是秦末能比得了的,而且國庫也充盈了起來,劉邦總算是不用擔心社稷的安穩問題了。
蘇雲經常帶著小丫頭在長安街頭遊玩,看著民間百姓如今的生活,也不禁笑開了顏。
戰亂受苦的只有百姓,如今在劉邦的治理下,大漢已經在快步發展,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好,蘇雲總算不用擔心百姓會活活餓死了。
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
這天,馬鐙和馬鞍也已經打造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