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章 舌尖上的牛城

的“西紅柿白菜炒饅頭”,食堂大師傅怕孩子們點這種飯見不到葷腥,於是採用“大油”炒制,拯救了一個又一個“月初揮霍,月尾呆”的傻瓜們。

,!

到了學校的南門口時,看著自己走過很多遍的校園大門,李明一時感慨萬千。孫雅薇摘著頭盔說道:“怎麼啦?還在吃醋呀?”李明拉著孫雅薇的手說道:“沒有,沒有。我堂姐不是在這裡念大學嘛,她剛上大一,咱們也可以找她去玩呀。”孫雅薇想到之前在李明爺爺家時,爺爺告訴孫雅薇,李明的堂姐確實是在牛城大學上學。於是,孫雅薇說道:“好呀~我還沒見過堂姐呢。”就在兩個人聊著天時,高月和一個消瘦的外國男孩也來到了校門口。

高月開心的衝上來抱住了孫雅薇,然後回身跟外國男孩介紹著。外國男生看見孫雅薇眼睛立馬放光了,殷勤的上前用蹩腳的中文說道:“你好~我叫彼得。”說罷主動向孫雅薇伸出了大手要握手,結果李明上前一把握住對方說道:“哎呀~你好,你好~國際友人啊~你好啊~我叫李明!”對方被李明突然的舉動搞得一臉懵,這時李明用純正的美式英語跟對方說:“如果是來打籃球的話,隨時歡迎。如果想別的事情,先考慮考慮你現在是在哪兒?”彼得一臉驚訝的看著面前這個高大的中國男生,不可置信的對方的美式發音竟然比自己還要好。

雖然,彼得一直纏著父親將來想要去美國,也在練習美式英語發音。但是,顯然這個中國男生的美式口語發音要比自己強太多了。其實這種情況在很多國家地區的學生身上多有出現,因為他們很少有國人這種“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精神頭。老外學習一般就是憑興趣,興趣到了,這人就成材了。興趣沒到,那就是一堆朽木,除了成為將來社會發展燃燒殆盡的“廢柴”,其他一無是處。而彼得這類的來華務工人員子女,更是“廢柴潛力股”。由於學校支付給外教的報酬是相當豐厚的,甚至有時候是他們在本國收入的幾倍,索性這些人也就懶得再奮鬥了。

由於澳大利亞人天生對美國的文化有種骨子裡的“歸附感”,這種感覺甚至超越了他們嚴格意義上的親戚。雖然很多澳大利亞人外面表現出來的是“懟天懟地懟空氣”,但是讓他們選擇去哪裡發展的時候,多半人還是選擇去美國。彼得也是這種思想影響下的萬千青年之一。

彼得畢竟有屬於白種人骨子裡的傲慢,於是定了定神用英語說道:“我想你誤會了,我是來打籃球的。”說罷撇下了高月,然後一個人趾高氣昂的進學校了。由於彼得雜毛一樣的長相,讓那個崇洋媚外思想較為普遍的年代的人,多少會給彼得和他們這樣的群體開一些“綠燈”。牛城大學的門衛連問都不敢問,任由彼得大搖大擺的走進了校園。李明看著這一幕不由的感嘆著,一會兒自己一定要找機會把“場子”找回來!

不出意外,李明和孫雅薇還有高月被擋在了門外。李明看著一臉不屑的門衛並沒有生氣,而是起了飛智拿出了手機。李明假裝跟時任校長打著電話,“喂,邊伯伯~哎呀,我是明明啊~我到啦!我到啦!是造紙廠南門的門口嗎?嗯嗯,好嘞,我讓門衛跟您通話。”說完李明就作勢要把手機遞給門衛,示意對方接聽電話。

能從事門衛工作的,很少有糊塗人。打剛才李明掏出連學校教授都很少有人配備的手機開始,門衛就知道這學生不是一般人。一聽對方直接跟自己單位“老一”通話,而還要自己接電話,於是連電話沒接就趕緊放行了。李明走過門口還像模像樣的對著電話朗聲道:“邊伯伯,我們進來啦!咱們今天門衛人還挺好,直接讓我們進來啦!好嘞,我這就找您去。”回頭李明還不忘跟對方熱情的揮手致謝,門衛更是報以了一個“諂媚式”的熱情笑容。

就在李明準備停好摩托車再步行進去時,一個李明熟悉不能再熟悉的聲音響起了。“迷糊!也不問問人是哪兒的?你就放進來啦?”一個頂著碩大腦袋,帶著眼鏡,一臉正氣的男青年,一邊怒視著李明三人,一邊向門崗走去。名叫迷糊的門衛委屈的說道:“人家認識邊校長,熟人……”李明確實認識邊校長,因為重生前就是人家老邊給李明發得“優秀畢業生”證書。邊校長熟不熟無所謂,但是這大腦袋門衛,李明可太熟啦!

這人姓霍,因為腦袋碩大,從後面看像個葫蘆,於是牛城大學的學子都管他叫“大葫蘆”。葫蘆哥因為有親戚在大學體育系任教,而且級別不低,葫蘆哥於是撈了個“門衛小領導”的職位。葫蘆哥和李明那可是有不解之緣的,重生前的李明逃課進出大門全靠和葫蘆哥的“交情”。

李明重生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