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章 算你厲害

“算你厲害”是一個常用的口頭表達,意思是劇烈的、強大的、猛烈的本事或手段,指實力高強,具備有某項特殊超凡的能力,形容能做出一般人做不了的事情。不同的語境中,算你厲害——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方面的能力非常出色。比如,你要是能摸到籃板,算你厲害~!於是男生們莫名其妙的勝負欲就被激發了。

李明到球場後,小夥伴們都打了大半天了。看到李明到來紛紛邀請入夥,畢竟抱大腿在任何競爭環境中都是最有效的方式。李明現在設定的身高在同學間也是擁有相對優勢的,甚至在初三年級的男生面前,李明的身高也是位列頭部梯隊的。李明表示這把只想外面投籃,可以幫他們防守或者搶籃板。3d球員這個概念在這個年代一直被認為不是主流進攻球員應有的狀態,因為在90年代的籃球賽場上,要麼你突破猶如“蝴蝶傳花”像伊賽亞?托馬斯一般,或者像艾佛森一樣做個“腳踝終結者”;要麼你就像沙奎爾?奧尼爾、帕特里克?尤因、莫寧一類籃下稱霸;最不濟的也是“雨人”坎普之類的大前鋒,演繹禁區進攻暴力美學的場面。而李明今天的選擇則受到了同隊同學的嗤之以鼻,不過有李明在他們也多了一份籃板的可靠保障。

初中生籃球水平純粹就是瞎玩,但是李明可不想錯過任何能驗證自己籃球技能是否有進步的寶貴機會。畢竟活在當下,把握每次的機會,因機會稍縱即逝,為自己再來一次的人生找到出路!

討論開球方。誰來開球?身高劣勢一隊有兩個及早接觸了灌籃高手,進而喜歡上了美職籃,更是喜愛上了喬丹,但他們的技術只能用“呵呵”來形容了。他們認為因為身高劣勢問題,開球必須由他們先來。這是個有意思的情況,現在的球場上經常能看到開球由相對弱勢的一方來開球,到最後被落幾個球收尾,常是如此。李明雙手一舉,叉腿站在籃下合理衝撞區附近。持球在進攻的同學在45°角一側,抱著球直起身大喊道:“李明,你三秒啊,你看著點自己的三秒啊!不能這樣,太賴了!”李明被他一喊,差點氣笑了。

因為學校所謂的籃球場是由兩個間距超過30米的籃球架,地面是還算平整的青灰磚地面組成的。校長考慮到孩子們體育課和放學後的活動安全問題,每年暑假都會把籃球場的地面做重新的壓實和鋪平。可以說校長也是希望學校裡能有個運動好苗子出來,可奈何自己的學校畢竟是個“小+初”街道一級的學校,每年經費略顯緊張。不然,肯定要給孩子們弄上大操場和水泥的籃球場。李明想笑的原因,這地面每年都重新鋪平,沒什麼時間劃線,三分線看遠近,三秒區看自願……李明往外挪了挪說道:“你但凡找著一個像三秒區的線,我就站到外面去,怎麼樣?”

李明的一句話把在場的同學們都逗樂啦。“是啊,咱學校這場地,就算老外來了也得byebye byebye拜拜啦~”。春晚小品的梗,那會兒可必須是全年拋梗時刻的首選佳品。李明趕緊招呼大家專心打球,但嘻嘻哈哈的氛圍一直持續到李明壓住一個對方同學搶下籃板後。李明運球跑到“概念中”的三分線外,轉身運回到距離籃筐幾米附近。起跳,頂肘,壓腕,籃球劃出一道不怎麼美的弧線奔向籃筐。唰……別想了,沒有籃網聲,學校籃球架有框無網。不過球倒是進了。小夥伴們沒什麼特別反應,因為較大的反應是李明後面的幾個連續自投自搶。

李明進了第一個球之後,隨即雙方打了幾個無效的進攻,隨著籃球彈框而出,李明高高躍起一把將球攬入懷中。隨後運球出圈,返回,投籃,不中,李明自己又高高躍起自己搶回來。週而復始完成了有七八個自投自搶,命中率妥妥的30以下。李明急壞了,“不是說好將近一半的嗎?按生涯跟我算命中率呢?玩人呢?”<兄弟,‘空中鐵匠’不是誰都能當的>老大略帶嘲諷的聲音響起。李明一想,也對。贏下比賽,管它鐵不鐵呢,拼盡全力就好。正是在李明積極拼搶下……10:0拿下了第一局勝利。對方同學像洩了氣的皮球一般,癱坐在籃球架下的水泥墩上。口裡念念叨叨:“不玩啦~沒意思啦,不玩啦!”

李明咧嘴笑笑,沒理會同學們的抱怨,自顧自的練習著投籃。這時,初三年級下課了,一群高年級學長來到了球場。

其中有個身高170左右,帶著透明框眼鏡的學長招呼道:“嘿,同學,一塊玩會兒吧?”李明扭頭看了看自己班的同學們,他們全都拿起了書包準備離開了。這很尷尬,那時候就是這樣,低年級的學生不怎麼和高年級的玩耍,感覺他們已經是大人了。李明的心裡可不這麼想:“正愁施展不開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