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穩定與和諧。他深知,在這權力的遊戲裡,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因此,他能夠靈活地調整自己的策略,以應對瞬息萬變的局勢。
齊王的這一舉動,無疑為朝堂之上的權力鬥爭增添了幾分複雜與微妙。它既是對阜陽王功績的肯定,也是對張四英才能的認可,更是對齊王自身智慧與手腕的一次精彩展現。
福王聞言,臉上閃過一絲訝異,彷彿未曾料到齊王會如此巧妙地轉移話題,並將焦點引向了張四英。他微微側頭,目光在齊王身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中既有探究也有幾分不易察覺的戒備。隨即,他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彷彿每一字一句都經過深思熟慮。
“齊王所言自是有理,張四英大人在此次北伐中確實立下赫赫戰功,其英勇無畏、智勇雙全,實乃我朝之棟樑。然而,自古用兵之道,講究的是將帥合力,方能克敵制勝。張四英大人能一路過關斬將,所向披靡,自然是少不了阜陽王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功。”
福王的話語中,透露出對阜陽王的袒護之意。他深知,在這朝堂之上,每一句話都需斟酌再三,既要彰顯公正,又不能失了立場。他巧妙地將張四英的功績與阜陽王的領導才能相結合,既肯定了張四英的英勇,又強調了阜陽王在整場戰役中的核心作用,這無疑是對齊王觀點的一種微妙反駁,也是對阜陽王地位的一種堅定維護。
“試想,若無阜陽王坐鎮中軍,排程有方,張四英大人即便再有才能,也難以立下如此大功。將功沒于帥,自古未有之理。因此,臣以為,在獎賞張四英大人的同時,更應表彰阜陽王的功績,以彰顯陛下對功臣的厚愛與國家的恩澤。”
此刻的朝堂,因福王的這番話而變得更加微妙與複雜。眾臣們或低頭沉思,或交頭接耳,每個人的心中都在盤算著自己的小九九。而皇帝,則端坐龍椅之上,面帶微笑,目光深邃,彷彿早已將這一切盡收眼底,心中自有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