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章 安化王造反亂寧夏 楊一清獻計說張永(三)

跟安化王造反。照我看,安化王造反,有些將領反而高興,因為有立功封爵的機會。仇鉞進靈州城,就足以要安化王的命。何況已調動各鎮大軍圍剿,而叛軍準備並不充分。安化王妄想振臂一呼,天下響應,哪有這等美事呢?現在最擔心的是善後。寧夏剛遭蝗災,百姓困苦,大軍雲集,百姓苦上加苦,人心穩定成為一大問題。”

他最擔心京軍到寧夏後,因為沒有仗打,便以捉拿叛軍的名義,牽連無辜冒功,造成比叛亂更可怕的後果。

楊一清料敵如神,他還沒有離開湯陰,就接到張永的告捷文書。

仇鉞在楊英兵潰後本想逃走,因為一家老少在城中,怕被安化王屠殺,只好帶領殘部入城。

他進城後將部下交給安化王,稱病歸家養息。

因此,雖然朝廷升他為副總兵,還是取得何錦等人的信任。

仇鉞暗中與幾個信得過的人共謀大事。

延綏總兵曹雄聞變即統兵壓境,派指揮黃正先赴靈州,焚大、小二壩糧草,將黃河船隻結集到東岸,派人密約仇鉞從中舉事。

仇鉞得報大喜,他向何錦建議,官兵不日雲集,應該出兵守住渡口。

何錦聽從他的建議,親自和丁廣領兵出城防守渡口,仇鉞的一些舊部也給帶走了。

仇鉞詐稱生了大病,騙守城的叛將周昂來探望,在病塌前將他擊殺。

殺掉周昂,仇鉞立刻結集舊部,衝進王府,逮住安化王。

再詐稱安化王之命,令何錦和丁廣回城。

在他們回城途中,仇鉞派人吩咐他的舊部,暗中傳播安化王被擒的狀況。

何、丁的部隊因此一夜潰散,兩人也先後落入官兵的手裡。

就這樣,安化王從起事到被擒僅僅十八天。

楊一清得報後大喜,出資重修嶽王廟,奏請神英帶京軍回京,只張永一人帶五百人西進。

他以總制名義寫告示,派人即刻起程到寧夏各地張貼,告誡軍民,首惡已誅,不究脅從,有功者准許錄用。

捷報傳到京城,正德見風風火火的一場叛亂只十八天就平息了,雖然不過癮,可也覺得他這個皇帝挺神武的。

他當即同意楊一清的處置。

文武百官心裡只掛念討好劉瑾,每天到劉府為劉景祥守靈。

平叛本是普天同慶的大喜事,正德總覺得有點冷清,便想到在獻俘時大做文章。

劉瑾一心想報仇,他不敢找餘甘討回公道,他想向張永、馬永成等人討回公道。

他認為張永還沒有到寧夏,叛亂就平定了,這個功勞不是他的。

張永還是出征前的張永,他找張永報仇,不會因平叛增加麻煩。

他叫人對張茂嚴加刑罰,要他承認勾結張永等人密謀造反。

隨著對張茂的瞭解,他覺得自己越來越有勝算。

最關鍵的一條是,正德早在幾年前就知道張永和張茂等人有往來。

現在只要有口供,不怕正德不拿張永等人問罪。

劉瑾和張文冕反覆磋商,都覺得這事十有八九了。

但劉瑾並沒有透露他想置張永等人於死地。

他的所作所為,並沒有瞞過馬永成。

東廠也不是吃乾飯的,馬永成很快探知劉瑾捉拿張茂的意圖,他派人告訴張永。

張永聽說劉景祥死於餘甘杖下,他們與劉瑾結成血仇,頭都大了。

他料到將與劉瑾展開你死我活的相互傾軋。

他得到訊息時,寧夏的善後事宜處理得差不多了。

原來楊一清以總制名義張貼安民告示,張永聽從他的建議,也以監軍欽差的名義,還在路上就叫人去張貼安民告示。

兩人於正德五年六月在靈州會面,提審安化王、何錦、周昂和丁廣等主犯。

他們定下劃線界限,脅從官民一概釋放,在逃的勸其回來,不予追究。

善後事宜經楊一清事先策劃,行動迅速,基本上是成功的。

他們進入寧夏時,一路上所見的,老百姓仍安居樂業。

善後結束,張永須回京面聖,楊一清給他餞行。

共事一個多月,兩人很說得來。

酒喝得差不多了,楊一清令左右的人走開,他有話要對張永說。

張永看著楊一清跟他一樣光溜溜的下巴,以為楊一清想探討做男人的道理。

除此之外,他認為他們沒有什麼需要密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