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益州的土地上,戰火併未隨著趙充國的到來而得到平息,朝廷的軍隊和西南夷的部落勢力,形成了分庭抗禮,互有勝負的局面。
而消失在眾人視線的董仲舒,此時做一老儒生的裝扮,正在一個部落的簡陋的學堂之中,面對空空如也的教室,一絲不苟的講課。
當他前幾日收到天子送來的兩本冊子時,整個人便如醍醐灌頂一般,腦海中不斷迴盪著《大漢天子理論思想總集》和《傳習錄》的話語。
那一刻,董仲舒陷入了深深的自我矛盾之中,遠遠超越這個時代的理論思想,讓他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之中。
同時,那一句句振聾發聵的警示名言,也讓他彷彿踏入了全新的世界。
整個人都發生了質變。
就像當初年輕人的他,第一次接受儒學經典一樣,第一次感悟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時一樣。
使得他的人生再一次實現了進階。
是時候,要為大漢,為天子,為子民,做一些事情了。
因此董仲舒毅然決然的踏上了屬於自己的道路。
他來到一個相對平和的部落,透過賄賂部落夷長海魯,克服了重重困難在邛池邊上開了學堂,開始對著空無一人的教室講課。
外面朝廷和部落的部隊衝突不斷,而平靜的越嶲郡邛都夷部落內,很多邛人百姓對這個外來的漢人和新學堂,充滿了好奇與戒備。
尤其是當他們看到董仲舒不分晝夜的對著空無一人的教室講課時,更是充滿了莫名其妙的驚悚感,以至於慢慢有人對其充滿敬畏。
“這個漢人在教化鬼神!”
不斷有類似的訊息傳出,讓整個邛人部落,甚至遠處的滇部落,都對董仲舒敬而遠之。
董仲舒的學堂從最初的還有人在靠近在窗外好奇的圍觀,直至方圓百米人都沒有人敢靠近。
即便是整個邛人部落被滇部落侵襲,人們都沒有靠近學堂一步,甚至連滇部落的人都繞著走。
這讓董仲舒陷入的深深的自我懷疑,以及對劉據的理論思想,產生了困惑。
知行合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到人民群眾當中去?
這些,真的有用嗎?
隨著時間的推進,董仲舒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董仲舒獨自坐在學堂之中,黑漆漆的學堂不斷被電閃雷鳴照亮。
董仲舒端坐的身影,顯得異常的平靜且詭異。
不遠處的邛人部落內,不斷地傳來喊殺聲,和邛人百姓的呼喊求饒聲。
董仲舒坐在冰冷的地面上,手中緊緊握著記錄劉據理論思想的冊子,一遍又一遍地翻閱著,試圖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外面的風雨交加和滇部落的侵襲,還有百姓的生死存亡,似乎被董仲舒置之度外。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發展才是硬道理……”
董仲舒邊翻閱邊口中喃喃自語,腦海中不斷浮現出與西南夷百姓相處的點點滴滴,以及部落之間複雜的利益糾葛。
他想起自己初到西南夷時的雄心壯志,想起自己為了傳播知識和文化所付出的努力,可如今卻陷入了這般困境。
知行合一……
什麼才是知行合一?
仁義禮智信又是什麼?
兩者又有什麼關係?
“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董仲舒再次想起了劉據的話,似乎這才是知行合一,而不是儒家的五常!
他開始懷疑自己之前的做法是否正確,是不是自己過於急切地想要改變西南夷,而忽略了他們自身的文化和傳統。
突然,一道閃電劃過夜空,照亮了整個山洞,也彷彿照亮了董仲舒的內心。
他猛地站起身來,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
他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都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從西南夷百姓的實際需求出發,去理解他們的文化和傳統。
而知行合一,存天理,去人慾,天理不就是天子和百姓的訴求,人慾不就是自己用儒家慣有思想要求別人嗎?
去掉自己的人慾和私慾,尊重別的生存的天理法則,因地制宜,勇敢實踐,便是知行合一啊!
董仲舒這才頓悟,天子劉據的理論思想並非是生硬地將大漢的模式強加給西南夷,而是要在尊重他們的基礎上,找到一種融合與共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