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宣室殿。
劉據招來群臣,特意上了晚班。
當群臣得知烏孫叩邊的訊息時,頓時又是譁然一片。
董仲舒嘆了口氣道:“雖然當初陛下慷慨激昂的拒絕和親,臣也理解您,但如今諸侯王叛亂剛剛平息,陛下又初登大寶,大漢百廢待興啊,這可如何是好?”
其實董仲舒更擔心的則是漢武帝劉徹並沒有死,但這是他心中的秘密,一則是跟漢武帝的承諾,二則是怕劉據得知此訊息,勢必會亂了方寸。
倒是大漢將再一次陷入動亂之中,這是董仲舒不想看到的。
石慶也道:“陛下,匈奴單于主力部隊也遁逃無蹤,隨時都會再次來犯,也不可不防啊!”
金日磾上前一步,道:“陛下,衛王在處理戰後事宜,宣威王又孤軍深入杳無音信,前將軍也不在朝廷,如今烏孫來犯,還請立刻派遣良將出徵啊。”
其他大臣也紛紛站出來發表意見,一時之間,宣室殿內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這時,有老臣顫顫巍巍地站了出來,拱手說道:“陛下,如今我大漢內憂外患,實在不宜再動干戈。烏孫此番叩邊,不過是想要些好處,不如恢復和親,以保邊境安寧。”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安靜了片刻,隨後便有一些大臣小聲議論起來,顯然是有部分人心中贊同此觀點。
劉據聽聞,臉色瞬間沉了下來,目光如炬地掃視著眾人,厲聲道:“和親?朕之前就說過不會再和親,此時休要在提!”
“陛下,老夫請戰!”
宣室殿外,一個蒼老卻鏗鏘有力的聲音響起。
群臣向殿外看去,只見一個身形單薄,鶴髮弓身的老者緩緩走來。
“參見博望侯!”
群臣頓時齊齊出聲。
張騫來了!
劉據起身相迎,這就是大漢的底蘊啊,雖然他幾乎全面推翻了漢武帝的政策,也對他頗有微詞,但不得不承認,這時的大漢確實人才濟濟。
每每到了關鍵時刻,都會有人站出來,為大漢捨身赴死!
劉據笑著攙扶張騫走進大殿內落座,道:“博望侯,朕知道你的一片心意,但此事朕自有計較。”
群臣和張騫無不疑惑的看向自信滿滿的天子。
劉據走回龍椅坐下,聲音沉穩有力道:“在解決出征問題前,有兩件事需要先落實,不能被烏孫犯境自亂陣腳。”
張騫朗聲道:“還請陛下明示,老臣全力配合。”
劉據點頭,然後道:“戶部尚書蘇武,即刻起前往巴蜀解決西南夷政局紛亂的問題,同時暢聯茶馬古道,開啟西南茶葉市場。”
此言一出,群臣再一次議論紛紛。
而人群中的董仲舒則是目光忽然一亮,上前道:“陛下,臣請命,同關內侯共赴西南夷。”
“嗯?”
劉據愣了一下,問道:“董愛卿,你不是在吏部做的挺好的,怎麼?”
董仲舒道:“自從陛下推行績效科制度以來,朝廷政務暢通,各盡其職,老臣覺得應該退位讓賢啦,這大漢的未來是年輕人的,臣想趁著自己還能動,想多出去走走,看看大好河山呢。”
劉據想不到董仲舒突然開了個大,不過一想也是,董老頭這脾氣確實不適合官場的彎彎繞繞,他隨即靈機一動,對董仲舒道:
“子強啊,朕倒是有個建議。”
董仲舒忙道:“只要陛下答應臣去西南夷,什麼事情都好說。”
董老頭看來是鐵了心不想幹了!
劉據笑道:“西南夷可不是大漢疆域的盡頭,子強不妨再往遠處走走?那些蠻夷之地還需你的學說去教化啊。”
董仲舒頓時激動了起來,道:“陛下高瞻遠矚,臣正有此意啊。”
在這朝廷,當官職再高也高不過皇帝啊!
況且如今天子又是年富力強,英明神武,更是盛名之下!
劉據拍了拍手道:“那就這麼定了,即刻起,封董仲舒為宣文侯,食邑千戶,仍領禮部尚書一職,隨蘇武前往西南夷,揚我大漢威儀,一切所需,盡數滿足!”
“臣謝陛下隆恩!”
董仲舒徹底拜服了,想不到垂垂老矣的他,還能有封侯拜相的一天,未來更是可以教化萬民,名垂青史。
或許封侯拜相不是他所願,但能夠進一步宣揚儒學,才是他畢生所求。
“老臣,此生無憾矣!”
董仲舒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