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者在聯合艦隊的強大攻擊下,艦身多處起火,能量護盾閃爍不定,但它憑藉強大的艦體結構,頑強抵抗著。艦首的重型鐳射主炮再次充能,儘管能量聚焦線圈部分損壞,但依然發射出一道威力驚人的鐳射束。
光輝號戰列艦的主炮也及時充能完畢,一道巨大的能量脈衝如同一顆璀璨的毀滅之星,劃破黑暗的宇宙空間,以毀天滅地之勢衝向毀滅者。兩艘戰艦主炮洶湧的能量在宇宙空間中相撞,能量肆意的宣洩向宇宙空間。
能量衝擊波快速擴散,較近的護衛艦紛紛撤離。風影級巡洋艦趁機攻擊毀滅者尾部,毀滅者的動力爐周圍的裝甲終於被擊碎,毀滅者行動開始遲緩,護盾能量再也無法恢復,艦體受到的傷害越來越多。隨著光輝號的主炮再次發射,毀滅者再也無法承受,巨大船體開始撕裂粉碎,爆炸的衝擊力將周圍的殘骸和能量碎片如炮彈般向四周擴散。
隨著毀滅者的覆滅,宇宙空間再次恢復平靜。除了前鋒級、星梭級護衛艦,野牛級驅逐艦也被摧毀幾艘。但他們成功完成了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大群增援的隕石飛船到達的時候,留下的只有毀滅者的部分殘骸和大片的宇宙塵埃。
星巢基地靜默的隱身在恆星群的邊緣區域,“這裡的環境真惡劣,應該能躲一陣。星巢的維修進度落下很多。”秦明嘆氣,不斷的戰鬥讓他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毀滅者被摧毀後,星巢基地成功擺脫岩石族的追蹤,暫時獲得喘息的時間。
遠方的星系群看起來只是一團模糊而明亮的光斑,猶如一顆璀璨的寶石鑲嵌在黑暗的宇宙絨布之上。隨著不斷接近,光斑逐漸分化成多個耀眼的光點,那便是構成恆星團的眾多恆星。
這些恆星大小不一,顏色各異,有的散發著熾熱的藍白色光芒,宛如宇宙中的藍色火焰;有的則呈現出溫暖的橙黃色,恰似燃燒的巨大篝火。它們相互交織、旋轉,在引力的精妙平衡下,形成了一個緊密而有序的恆星團。恆星團的中心區域,引力最為強大,恆星們彼此靠得更近,能量的交換和相互作用也更為劇烈,彷彿是一個宇宙能量的核心熔爐,不斷釋放出強大的輻射和引力波,向整個星系宣告著它的威嚴。
每顆恆星都像是一位宇宙舞者,它們在引力的牽引下,沿著複雜而精確的軌道翩翩起舞。較大質量的恆星如同領舞者,其強大的引力影響著周圍較小恆星的運動軌跡,而較小恆星的引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大恆星產生反作用,共同維持著整個恆星團的動態穩定。這種引力平衡不僅決定了恆星們的位置和運動,還影響著恆星團周圍物質的分佈和流動。
在恆星團的邊緣,引力相對較弱,但仍然足以束縛住一些氣體雲團和小行星帶,形成了一個圍繞恆星團的物質環。這些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緩慢地旋轉和演化,為恆星團的未來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整個恆星團就像是一片洶湧澎湃的能量海洋,恆星們不斷釋放出的光和熱,以及各種高能粒子流和輻射,在星系空間中交織穿梭。這些能量波動不僅影響著星系內天體的物理環境,還為生命的誕生和發展提供可能的條件。
這裡是岩石族的核心區域,也是岩石族的發源地,該區域充斥著強烈的宇宙射線、頻繁的隕石撞擊以及不穩定的能量場。在這樣的環境下,普通的生命形式難以生存,但岩石族卻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適應了這種極端條件。他們的祖先原本是一種特殊的晶體結構,在宇宙能量的長期輻射和隕石撞擊帶來的物質融合作用下,逐漸形成了具有初步意識的生命形態。
早期的岩石族以部落形式分散在這片惡劣區域,他們主要依靠吸收宇宙射線中的特殊能量粒子和從隕石中提取微量金屬元素來維持生存和進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岩石族逐漸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能量控制技術,能夠利用周圍環境中的能量來強化自身的晶體結構,提高防禦能力。
在種族發展過程中,由於對生存策略和發展方向的不同見解,岩石族逐漸分化出不同的分支。其中,衍生出負責侵略和掠奪的文化透過不斷擴張和掠奪其他文明的資源,可以快速提升種族實力。
岩石族的文明中有少部分,利用自身獨特的晶體結構,開發出了一套先進的晶體能量科技。他們能夠透過特殊的能量注入和頻率調製技術,使晶體儲存和釋放巨大能量。這種能量不僅用於驅動他們的各種裝置和武器,還可以在戰鬥中強化自身的防禦和攻擊能力。
他們專注於研究如何更高效地採集和轉換宇宙中的各種能源,如開發新型的能源收集裝置,能夠從恆星風中獲取更多的能量,並將其轉化為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