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包拯也早就想過透過八賢王這一條線。
八賢王當年既然願冒風險將太子趙禎收在門下,當兒子撫養。
如今趙楨已經長大,做了皇上,且死去多年的李宸妃又活過來了。
相信趙德芳是願意支援皇上認母的。
不過,在天下人眼裡,李宸妃早已葬身火海。
若是沒有親眼瞧見李宸妃本人,僅憑口述就想讓八賢王相信李宸妃沒有死,簡直是天方夜譚。
不過現在好了,若能借著狄娘娘的壽誕之機,讓李宸妃和狄娘娘見上一面。
事情便算是成功了一大半,能省去許多的曲折。
想到這裡,包拯笑問寧總管:“但不知娘娘聖誕是什麼時節?”
寧總管呵呵笑道:“明日便是娘娘壽誕,不然,咱家也不用趕著獐似的來見大人嘞!”
包拯笑笑,略一沉吟:“多承寧總管指教掛懷,下官敢不從命,只是還有一事……”
“下官是個外臣,娘娘聖誕,不能當面叩見。”
“現家慈在府邸,欲親身一往,又恐唐突。”
寧總管一聽,吃驚道:“哎呀,怎麼老夫人到了!大人說哪兒的話,老夫人肯去,那再好也沒有,娘娘定然歡喜不盡。”
隨即表示,回南清宮後便立即在娘娘前奏明。
包拯喜出望外,再三致謝:“又要勞煩公公。”
寧總管笑道:“打什麼緊,咱家跑跑腿的工夫!”
寧總管也是聰明人,自然知道包拯現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
八王爺和狄娘娘都青睞他,皇上更是寵幸有加,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
雖說他是南清宮的人,也沒人敢難為他,但多條朋友多條路,多和包拯這樣的臣子結交結交,總是不會有錯的。
隨即表示:“大人放心,一切都在咱家身上,回去便稟明娘娘,您先替我在老夫人前請安吧!等明日我在宮內,再接待她老人家便了。”
包拯又叮囑道:“家母不大識宮裡的禮數,到了南清宮,還指望公公多多照拂照拂。”
寧總管又笑了起來。
“這還用得著包大人吩咐?”
“咱們的交情,不消你說。”
“咱家便先告辭,日後有空,咱家再來拜訪。”
包拯一直將寧總管送出儀門,這才回轉,來見李宸妃,將方才之事備細說了。
李宸妃驚喜交集,深知八賢王賢明,狄娘娘賢惠。
若得相見,說經冤屈,請王爺和娘娘從中周旋,便可沉冤得雪了。
想到這裡,不由心馳神往,遐想聯翩,心已飛到南清宮。
恨不能立時出現在八賢王和狄娘娘眼前,一吐胸中塊壘。
包拯叮囑李宸妃後,便吩咐包興,準備禮品,明日為狄娘娘祝壽。
眼看狸貓換太子一案有了眉目,包拯心情也是大好。
可高興不到三秒鐘,只見府門外忽然響起一聲:“太后懿旨,開封府府尹包拯接旨。”
聽到是郭槐的聲音,包拯如墜冰窟!
不會是太后要對自己下手了吧?
整衣端肅,出花廳來接旨。
“臣包拯接旨!”
“太后口諭,宣包拯之母包老夫人進宮!”
聞言,包拯心裡更是如同十八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太后宣召的目的,顯而易見,就是想要親自驗明李宸妃的身份罷了。
若此時讓她進宮,以劉太后的精明,怎麼可能認不出來李宸妃?
“郭總管,太后突然召見家母,不知所為何事?”
郭槐一聲輕笑:“太后的事,咱家可就不大清楚了,包大人,接旨吧!”
包拯略作思索:“請郭總管上覆太后娘娘,家母眼疾未愈,進宮多有不便。”
“更兼家母乃鄉野婦女,不懂宮中的禮數,唯恐衝撞了太后,實有不妥。”
“太后若有何召命,臣定當遵旨,若讓家母進宮,實不敢奉召!”
瞧著包拯推諉其事,郭槐越發篤定包老夫人便是當年的李宸妃了。
“包大人想抗旨不遵麼,這可是滅族之罪。”
包拯聽得心裡一陣操蛋。
在大宋朝做文臣,什麼都好,就是等級制度太森嚴了。
動不動就要滅九族。
天下人的生死,全被一個人給捏著。
若遇上個昏君,可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