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娥總算是聽明白了,八賢王這是想保包拯。
包拯的能力,劉娥自是聽說過,的確是難得的人才。
只是包拯的性格,令她太厭惡,簡直把自己當成了魏徵。
剛剛中了進士,她設宴讓新科進士為國獻治國之策。
原本只是為了調節一下宴席的氛圍,說幾句歌頌太平盛世的好話即可。
孰料包拯是真提,而且一口氣便指出了大宋的十大問題,尤其是整肅軍紀,提高武將的權力,取消對遼國的歲幣等,犯了忌諱。
要知道,武將一直都是大宋最為忌諱的存在。
因為五代十國的藩鎮割據,自從大唐滅亡後,中原王朝一直都是因為武將篡權,陷入了幾十年的戰亂。
自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奪了後周的江山之後,便吸取了五代十國的教訓,杯酒釋兵權,收繳了武將的兵權,同時任用文臣通兵,壓制武將。
大宋朝的江山方得以穩固。
之後太宗、真宗都一直奉行太祖崇文抑武的國策,對武將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和防範。
所以,軍權一直都是大宋掌權者最為忌諱的話題。
而包拯原本的意思只是想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不能一味的打壓武將,陷入極端。
可在劉娥的耳朵裡,就成了別有用心,她豈能讓包拯大放厥詞,所以才將其外放地方。
讓他做知縣,其實已經是劉娥顧及皇上和八賢王的面子了。
直至今日,劉娥對包拯的印象都極為深刻,太不知天高地厚,絕不可大用,否則大宋有傾覆之險!
饒是劉太后,對崇文抑武的國策也是堅決奉行。
“難得八賢王為哀家著想,哀家記下了!”劉太后假意感激了一聲。
“既如此,那本王告退!”
有了太后這句話,八賢王也放心了,相信太后是聰明人,絕不至於為了袒護皮倫不顧朝局。
次日一早。
天子臨朝,劉娥垂簾聽政,百官在垂拱殿朝會,三呼過後。
殿頭官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老臣有事啟奏!”
當下,便見吏部尚書皮倫站了出來,滿臉淚痕。
“皮愛卿何事啟奏?”劉娥微微凝眉,心想果然是他。
若非八賢王提前告知他真相,今日只怕真要被他矇蔽了。
皮倫此時還不知太后和皇上已經知道了定遠縣發生之事,指望太后給侄子做主,辦了包拯,以洩心頭之恨。
“回皇上、太后,老臣有個侄子,住在定遠縣。”
“不想定遠縣知縣包拯為了博取名聲,剛一上任,便不問是非,將臣的侄兒給殺了。”
“求皇上和太后給老臣做主啊!”
皮倫聲淚俱下,說得繪聲繪色,若有其事。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包拯真的為了博取名聲,草菅人命,濫殺大臣親屬。
皇上沒有說話,回頭看劉娥的反應。
劉娥不動聲色地道:“果有此事?”
“千真萬確啊太后!”皮倫哭得梨花帶雨,目光隨即瞥向鳳陽府知府賈至及。
賈至及隨即出列:“啟奏皇上,太后,皮尚書之言,微臣可以做證,那包拯的確罪不可赦,剛一上任,便倒行逆施,犯下十大罪狀!”
皇上和劉娥都驚呆了。
劉娥也是好奇的“哦”了一聲,道:“哪十條?”
賈至及一拱手:
“第一,草菅人命!”
“第二,忤逆太后,公然汙衊太后,說太后垂簾聽政,乃牝雞司晨,禍亂朝綱。”
“第三,不敬上官,以下犯上!”
“第四,勾結江湖人士,毆打下官。”
“第五,為官不明,欺壓吏員,濫施酷刑!”
“第六,慫恿百姓誹謗朝政,圖謀不軌,居心叵測。”
“……”
林林總總總共十條,每一條都是死罪。
群臣聽罷,一陣譁然。
就連劉太后的臉色也難看起來,包拯離京還不到一月,賈至及竟然就給他羅列了十大罪名,這是想置包拯於死地。
若非提前得知皮熊在地方上的犯下的罪行,劉太后幾乎都信了。
尤其是第二條,說她這個太后牝雞司晨,禍亂朝綱。
無論如何,劉娥也是不會信的。
畢竟,她不相信包拯有這麼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