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皇上,為國效力是臣的職責,臣不敢居功,不敢求恩賜!”
包拯婉言謝絕皇上好意。
看得出來,皇上很想獎賞他。
但在這個節骨眼上,有多少雙眼睛都盯著自己。
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低調做人,不能太囂張了。
這是朝堂,權力鬥爭最為劇烈的地方,不是在地方上。
若不收斂一些,必遭嫉妒。
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了六年,要是連官場上的這點門道都還沒有摸清楚,只能說智商太低,不適合在官場上混,以後走不長遠。
趙禎似乎也明白包拯的顧慮。
不過現在他也想趁著這個機會,行使一次自己的皇權。
包拯為國家立了這麼大的功勞,趙楨相信太后應該不會反對。
“朕知道包卿公正廉潔,並非錢財所能動搖。”
“但朕這次一定要賞,包卿不得推辭。”
“呂丞相,你說朕該封賞包拯什麼才好。”
呂夷簡也是秒懂皇上的意思,並非真的想賞賜包拯財物,而是想留他在朝堂輔佐。
否則,就不會多此一舉徵求他這個宰相的意見,目的不言而喻。
明白其中的關係,呂夷簡看了一眼太后的反應。
見她沒表態,似是默許了皇上這麼做,呂夷簡心裡也有了計較。
委實沒料到,太后對包拯的態度,會轉變得如此之快。
這也算是奇事一件了。
“回皇上,老臣以為,包大人絕非貪財之人,心在社稷。”
“與其賞賜金銀財物,莫如留在朝堂。”
“哦?”
趙禎故作遲疑,也回顧了一眼太后的神情。
“朕也正有此意,不知封他一個什麼官職為宜!”
“包大人擅長斷案之道,大理寺和刑部最為合適。”
趙禎略加思索,卻搖了搖頭。
包拯擅長破案,天下皆知。
不過趙楨更看重的,並不是他刑偵之能,更多的是其治國才華。
無論在定遠縣,還是定州,包拯都治理得井井有條,政績卓越。
一些措施更是新奇無比,尤其是青苗法,既打壓了豪強劣紳,又讓百姓吃上飽飯,同時還增加了朝廷的稅收,可謂一箭三雕。
若只是安排包拯去破案,那就太大材小用了。
“朕倒是覺得,應該讓包拯去處理政事最為合適。”
“開封府乃京畿重地,開封府尹一職尚無合適的人選。”
“朕看,就讓包卿去上任吧!”
“什麼?”
“開封府尹?”
群臣一聽,頓時一片譁然,無不瞪大眼睛。
“皇上,萬萬不可。”
“開封府尹一職關係重大,歷來都是由皇子或親王來擔任,豈能讓一個內臣擔任。”
“懇請皇上三思!”
一聽皇上要讓包拯擔任開封府尹,百官頓時都不樂意了。
一個新科進士,短短六年時間,就擔任開封府從二品的職位,掌管京畿重地。
開封府為天下首府,地位顯赫。
府尹總領府事,掌管汴京民政、司法、戶口等,可直接參與朝事,商議國家大事的決策,並非地方州府可相提並論。
正因權柄太大,百官才心生嫉妒。
因為這也就意味著,皇上這是要把包拯當成宰相繼承人培養。
只要再升一級,就是宰相了。
說實話,就連包拯自己也沒敢想一下升這麼快,從一個五品知州,一躍成為二品府尹,直接進入了中央決策圈。
這是要多大的氣運才行,看樣子,他這是和開封府有著不解之緣啊!
眾所周知,後世但凡一提到開封府尹,必定是第一時間聯想到包青天的大名。
似乎開封府就只是為了包青天而設的一般。
“朕意已決,諸位愛卿不必再勸。”趙楨是最聽勸的一個皇帝,但這次的態度卻格外硬氣,絲毫沒有收回成命的意思。
顯然,他是鐵了心要讓包拯擔任開封府尹。
瞧著皇上已表明態度,臺官哪裡還敢多言,只好悻悻退下。
原本心裡也一百個不爽的丁渭,忽然想到了什麼,嘴角勾出一抹陰險的笑容。
“包拯啊包拯,我倒要看看你是怎麼個死法。”
“站得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