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3章 天作之合

包府。花廳。

丁兆蘭和丁兆惠出現在包拯面前,彼此打量著對方。

丁氏雙俠的名字,包拯如雷貫耳,現在見到真人,包拯表現出十分欣賞的眼神。

畢竟,兩人的確氣度不凡。

丁兆蘭和丁兆惠也被氣宇軒昂的包拯雍容的氣度所折服。

“此生能一睹包大人之尊榮,在下榮幸之至!”丁兆蘭由衷表示。

包拯抿嘴一笑:“二位俠士的大名,本府亦如雷貫耳,如今看來,果然名不虛傳。”

江湖人從來都是朝廷所反感的存在,畢竟俠以武犯禁,不遵守禮法和法律,殺人全憑個人好惡。

這才一定程度上來說,對朝廷的統治存在威脅。

然而,包拯內心裡卻並不反感江湖人士,尤其是俠客的存在。

而且可能是前世受武俠小說的影響,反而很羨慕江湖俠客快意恩仇的生活。

因為在包拯看來,江湖俠客在世上同樣扮演著“義”的角色。

包拯的本尊,其實是最崇尚律法的。

可穿越者的包拯,在這方面,卻有著另一層看法。

因為他知道,律法固然是國家的根本,可法律太過僵硬,缺乏人性化。

如果一味地追求法律,會讓這個社會變得冷漠,沒有了人情。

甚至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和人性背道而馳,反而無法真正達到懲戒壞人的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傷害好人。

畢竟法律是僵硬的,極少兼顧到人情,往往會一棒子打死。

壞人瀟灑自在,受害之人反而無處伸冤。

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

所以在包拯看來,這個社會如果多一些見義勇為,將見義勇為納入法律之中,社會會不會變得更人性化一些呢?

丁兆蘭道:“在青天包大人面前,我等不過是一介草民,實在不敢稱大俠。”

包拯笑道:“二位不用妄自菲薄,包拯一向敬重俠士,豈能以身份相論。”

“包拯不過只是多讀了幾年的書,有幸成為朝廷官員。”

“脫下這身官袍,包拯和大家又有何區別?更何況包拯現在已被皇上罷了官,只是平頭百姓一個。”

“你我的身份雖然不同,但所作所為卻頗有異曲同工之處。”

一席話聽得丁兆蘭和丁兆惠心中震撼不已。

這番話竟然是出自堂堂包青天之口。

更不敢相信,包拯如此平易近人,對他們這些江湖人士如此青睞有加,絲毫沒有半點輕視的意思。

這是丁氏兄弟始料未及之奇事。

難怪連南俠展昭都死心塌地的跟隨其左右,現在兩人似乎能理解一些了。

包青天的人格魅力,實在是太強了。

明明身居高位,卻如此平易近人,毫無半點架子,和他們想象中的包青天,區別實在太大。

因為傳言,包青天都是以鐵面無情,執法如山的形象存在。

所以,但凡沒見過包拯之人,都錯誤的以為,包拯一定是個極難相處的鐵面孔。

想不到,現實的差別是如此巨大。

與之相處,如飲美酒一般,令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只是令兩人吃驚的事,正如日中天的包青天,竟然被朝廷罷免了官職,委實有些出乎預料。

“朝廷為何將包大人罷官?”丁兆蘭疑惑詢問。

包拯嘆了口氣:“此事說來話長,不說也罷!”

丁兆蘭和丁兆惠互視一眼,不敢再多問。

包拯接著道:“難得遇上兩位俠士,本應好好招待一番,一盡地主之誼,奈何朝廷不容包拯留在京城……”

丁兆蘭和丁兆惠聞言,心裡說不出的難受。

很難相信,包拯這樣的好官,如今卻落得如此悽慘的下場。

但朝廷之事,他們不便多言。

丁兆蘭道:“今日能見到包大人,已是我們兄弟的榮幸,既如此,我們就不打擾包大人趕路了。”

“有緣再會!”包拯點點頭。

丁兆蘭也點點頭,道:“包大人,在下還有一個不情之請。”

說著,目光瞥了一眼丁月華。

包拯一看,便已猜到了幾分,笑道:“但說無妨!”

丁兆蘭道:“在下這個妹子,乃一介女流,行事乖張,跟在包大人身邊,難免唐突,在下希望能帶她回去。”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