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九天朝堂殺人,儘管皇帝有所心理準備,還是嚇了一跳。
“太子,你怎麼不問青紅皂白,就殺了郭尚書?”
羅九天沒有回答皇帝的質問,而是繼續審視著文武百官;羅九天目光所到之處,百官無不顫抖:太子這是瘋了。
“兵部侍郎蘇有成,吏部侍郎夏文傑……”羅九天一連說了十幾個名字,被喊到名字之人,全身顫抖。
“是你們站出來自己認罪?還是我親手宰了你們?”
羅九天氣勢洶洶,不光是右丞相羅定乾,連左丞相林九齡都大吃一驚:吏部侍郎夏文傑,可是自己派系的,太子這是怎麼回事,怎麼對著我開刀啊?
“太子,有什麼話,是不是退朝之後再說?”
皇帝看出了不妙,看樣子,太子要殺這十幾個朝廷大員,那還了得,他這麼一搞,大乾王朝豈不是要亂套?
“皇兒,朕知道你最近心情不好,是不是到朕的書房,跟朕說說?”
殊不知,羅九天根本不吃這一套,全不顧左丞相的暗示,和皇帝的勸解。
“我剛才說到名字的,我給你們十息的時間,若是自己不招供,休怪我鐵掌無情!”
一二三……十幾個朝廷大員,經不住羅九天強大的威壓,撲通撲通全都跪在了大殿之下:“陛下,我等有罪……”
等十幾個重臣,把自己的罪行說完,文武百官這才如夢方醒。
怪不得太子當朝殺人,原來這些人都是被黑神殿控制。
好懸啊,幸虧不是自己。
皇帝也傻眼了:奶奶個熊的,這大乾王朝這是怎麼回事?朕的大臣這是去了一半啊?幸虧皇兒火眼金睛,不然,大乾完蛋了……
隨即,皇帝親自審問,十幾位大臣被定為叛國罪。
誅滅九族,抄沒家產,在菜市口開刀問斬。
……
三日後,還是天地大殿。
“父皇,兒臣有本要奏!”
皇帝一聽傻眼了:太陽這是從西邊出來了?太子也有本要奏?
“太子,有事儘管說!”
“父皇,兒臣敦請父皇,除去兒臣太子之位!”
皇帝傻眼了:“為什麼?你誅殺了十幾個叛臣,功震朝廷,朕正想著怎麼賞賜與你,你倒好,怎麼自請不做太子了?”
“父皇,兒臣的意思,不但是革除兒臣太子之位,即便是將來,也不能設立太子之位!”
“為什麼?”皇帝更加糊塗了。
“父皇,遠的不說,前朝羅乾坤九子奪嫡,腥風血雨歷歷在目,這還不是教訓嗎?立太子簡直就是削弱王朝的罪魁禍首!”
皇帝一聽,快暈菜了。
“皇兒啊,九子奪嫡是腥風血雨,可一個王朝,不能不立太子啊,不然,朕若是飛昇,誰來做皇帝?”
羅九天早就想好了:“父皇,不立太子,立儲君啊?今後,所有的皇子,不但不能立太子,也不能冊封親王!”
“啊?”皇帝的腦子是一團糨糊了。
“難道朕的孩子,跟老百姓一樣?”
“對,今後的皇子,一旦成年,必須下放到府縣,必須從縣令開始做,根據政績,逐年升任,誰最先升任到首輔副大臣,誰就是儲君!”
皇帝一聽,豁然開朗,不但不糊塗了,且看到了光明。
“不錯啊,你這個主意不錯,朕,覺得可以實行!”
“我看不好,太子,你這是什麼意思?”首輔大臣林九齡不高興了:“太子,你這麼一搞,首席大臣之位,豈不是盡屬皇家?哪裡還有天下百姓?”
羅九天早就料到,老丈人林九齡會不滿。
“林大人,此言差矣,你聽完再發表議論!”
“行,那我倒是要看看,你說出個一二三來”。
羅九天卻是面向皇帝:“父皇,文武百官上朝的制度,簡直就是擺設,沒有實際的意義,哪有皇帝什麼都要管的?”
這句話,正合皇帝的心思:說得不錯,做皇帝真累。
“那你說什麼辦?”
“父皇,現在是三省六部制,我建議去掉三省,改為政務院統管,增加軍務院統管軍事邊防;京畿東西大營改為京畿東西羽林衛,皇宮御林軍不動,這三支軍隊,皆有皇帝直管,以防不測!
現在的左丞相首輔大人,改為政務院副大臣;右丞相改為軍務院副大臣;這兩大臣只對皇帝負責;這樣一來,皇帝便不用天天上朝,輕鬆治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