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章 會稽往事

“義......義興支譜?”戴志高聞所未聞,不過從名字上推斷,這應該是琅琊王氏移居義興的支系所記的族譜。

且不說這種書如何偏門,如果真是家族內部私記的譜牒,那他想看也看不到啊!

他要有去王家看私譜的本事,那還費什麼事,直接去建康,管琅琊王氏的宗長們要全宗的總譜,然後按圖索驥去查支譜,那就什麼都清楚了。還用著自己苦哈哈地搜尋史料、考證推究嗎?

王揚本來就是編的。他也不知道在義興的王家人修沒修什麼支譜,反正一口咬定有這麼個東西就對了,隔這麼遠,又是王家內部的家譜,就算想查也不容易吧。若真能把義興所有王家查個遍,大不了我到時候說這是我家自己修的譜或者是前朝的一卷古譜......

不對,要是真能把義興所有王家都查個遍,那似乎也就用不著用家譜來確定我真假了......

眼下最重要的是要把這個謊圓得煞有介事!

王揚俯視戴志高,開口問道:“你知道我先祖王右軍第二子是誰嗎?”

他微微仰頭,眼神中滿是輕蔑與傲慢。

戴志高在王揚的氣勢壓迫下,顯得愈發侷促不安,聲音也沒了之前的底氣:“是......王凝——”

“嗯?”王揚眸光一寒。

戴志高不敢再直呼王揚先人名諱,改稱王凝之的字道:“是王叔平。”

“他生有几子?”王揚聲音威嚴。

“這......”

戴志高不能答。

他雖然研究譜牒之學,但卻不是琅琊王氏一門的專家,儘管之前為了查核王揚身份,特意做過考證,但據他所知,王凝之和他的幾個兒子在孫恩之亂中被殺,既然被殺了就沒有後代,那自然不在他查考的範疇內。

可這番心思旁人卻不知道。他的支支吾吾落在旁人眼中,不免被懷疑專業水準。

王揚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不屑道:“這都答不出?你研究的什麼譜牒?”

戴志高擦汗,猶豫道:“好像有一女,嫁與潁川庾氏。”

王揚冷笑:“我問你兒子,你跟我說女兒。罷了,我直接告訴你,生有四子。”

戴志高恍惚間記起零散的資訊,馬上道:“對,好像是四子。”

他本意是為了證明自己並非一無所知,卻不知在他人看來,反倒印證了王揚說法的可靠性。

王揚繼續做低戴志高的身份:“既然你想起來了,那我再問你,四子是哪四子?”

天知道是哪四子!

戴志高雙手不自覺地捏著衣角,磕磕絆絆道:

“孫......孫恩之亂,攻破會稽城,王......王叔平大人和幾.....和四個兒子都為賊兵所害......”

王揚再次冷笑:“果然是不學無術之徒!你聽好了!王公叔平生有四子,長子諱上蘊下之,次子諱上平下之,三子諱上亨下之,四子諱上恩下之,亦是我家先祖......”

王揚為避諱不連讀祖名,眾人雖聽得暈暈乎乎,卻越發覺得王揚琅琊王氏的身份不像做偽。

而戴志高額頭上則滲出細密的汗珠,與王揚的自信滿滿形成鮮明對比。

“晉隆安三年十一月甲寅,孫恩破城,叔平公與長子蘊之公、次子平之公、三子亨之公俱殉國!唯我先祖狩獵出城,避過一劫,兩日後為賊兵所擒。時晉廷派北府軍平叛,孫恩擄男女二十餘萬口退入海島,先祖亦在其中。”

王揚語氣沉痛,嘆了口氣,緩緩續道:

“孫恩死後,叛軍以盧循為首,盧循喜弈棋,常與先祖對弈,先祖周旋其中,雖不得釋,亦不見殺。後桓玄亂起,晉廷無暇南顧,故封盧循為廣州刺史。盧循欲得先祖為助,先祖堅辭不受,並藉此機勸導盧循歸善。”

王揚昂著頭,儼然一副以祖輩為榮的表情:

“先祖在賊中久,庇護者眾!!前廣州刺史吳隱之、文獻公(王導)曾孫王誕被釋,先祖有力焉!!及宋武帝平盧循,先祖始得北返。時義熙七年春,距會稽城破以來,一十二年矣!”

王揚看向戴志高,語氣微帶憐憫:

“先祖傷感於會稽舊事,遷於義興,世代定居。雖與朝士書問不通,但知之者不少!族譜戶籍,丹青史傳,皆有印證!你不過蒐羅了幾卷舊譜,居然敢大言不慚地梳理起我琅琊王氏的譜系來!當真是以管窺天,無知無畏啊!”

王揚這個故事是早就準備好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