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章 掙家底

我放啊!

王揚表面雲淡風輕,實則心中樂開了花!

哈哈哈哈哈!

做了這麼多天的窮光蛋,終於掙到家底了!

“王兄!在下汝南周喬,久仰兄之高名!今日才會,恨相見之晚焉......”

“王公子!你說《古文尚書》裡孔安國做的傳也是假的嗎......”

“王先生,請問‘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一句如何解?”

“都讓開!我乃廬江何氏子!與琅琊王氏有通好之誼......”

“吾師在上,受學生一拜!”

“王公子!家中有小妹三人,皆有傾城色,請公子過府一敘!”

“《古文尚書》典雅醇厚遠過《今文》!你竟敢顛倒是非,汙衊聖人經典,我要到國子學去告你!”

“王揚!你敢和我論《尚書·禹貢篇》嗎?你若有真才實學,便來與我一論!”

“......”

論學一結束,王揚便受到眾儒生圍堵,連劉昭、庾於陵等人都近不得前。王揚根本答對不過來,出也出不去,他心中惦記著一件大事,眼見四面圍著如鐵桶一般,靈機一動,便喊道:

“諸位!所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我今晚在郡學設宴,大家喝喝酒,論論學,不亦樂乎?今晚的歡宴只請三十人,有意者便到劉先生那兒下名帖!

還有!

荊州南市‘成德書坊’,有我撰寫的《尚書百問》,裡面提了一百條《尚書》學的疑難問題,其中一半都和《古文尚書》的真偽有關。能答上三十條者,王某便奉為座上賓!五十條王某引為知交!七十條王某以師禮事之!”

人群中有人問道:“那能答上一百條呢?”

“那就洗洗睡吧!王某不交太能吹的朋友!”

眾人鬨然而笑。

——————————

注:關於十萬錢的價值大家可以參考作者說裡引的史料,南齊時垣曇深做臨城縣令,攢了十萬,然後就回家買房奉養兄長了。史書說他“退無私蓄”,就是十萬錢連買房帶奉養兄長的生活花銷,都用裡面了。所以也應該算是一筆小財。宋武帝劉裕送女兒出嫁,現錢也就送二十萬(《宋書·武帝紀》:諸主出適,遣送不過二十萬,無錦繡金玉。)

當然,宋武帝奉行節儉,史書記這筆也是為了說明他的節儉,可見二十萬對於天子嫁女來說算是少的。比如和武帝同時代的到撝,這哥們兒有公爵爵位,家中富貴,一個月就花十萬(《南史·到彥之傳》:“撝資藉豪富,厚自奉養,供一身一月十萬”),對於他來說,十萬就是毛毛雨。更何況到撝在當時還不算頂級富豪。

關於貨幣體系、物價、金銀價等後文都會一點點地呈現出來,大家不要著急。現在換算古代貨幣的購買力等同於多少人|民幣,其實大部分都是根據米價金價粗略轉換的(by the way《南齊書·豫章王嶷傳》:“嶷為荊、湘二州刺史,以谷過賤,聽民以米當口錢,優評斛一百”,一斛一百錢算作優評,可見那時荊州米的常價不過一百,本章中孔長瑜報的價是三百多,翻了將近三倍)。

這種轉換意義實在不大,因為包括糧食在內,古代其他東西的價值浮動很大,並且和現代工業社會之後完全是兩個概念。時代越往前,可參考性就越小。

所以想了解那時物價,還是要重構當時的物價體系。比如想要知道金某梅中的物價,則不需知明代貨幣之價值、白銀流通之背景、通貨膨脹抑或緊縮,只要貫通每人每事用錢多少,便知各人之財力,各物之貴賤,以此推之,人物每一舉手,便知心情如何,每一解囊,即見性格怎樣,或吝或奢,時吝時奢,皆有具體之原因,動機好惡,也就纖毫畢現了。

張竹坡謂《金某梅》說:“寫得色字固是怕人,寫得財字更是厲害,真追魂取影之筆也。”此真不易之灼見。“財”之一字實為釋讀其書之重要關竅。不明乎此,則於人物形象、性格、心情、社交關係、處境、事件、情節樁樁件件皆只能做浮淺觀之,不得要領。

我曾經做過金某梅的用錢整理,就是把凡是用錢的地方都分類列出,參照比較,然後一下子就明白當時的錢幣購買力和物價了。南北朝的我也做了,但還沒有分細類,不過既然寫了這本小說,也就權當是另一種分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