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章 在他臉上看到愧意

原本科舉會試進士及第後便能被授予官職,然而這次會試過後,魏明帝在太極殿親自召見了高中的舉子,對其進行策問。

後來皇帝親自策問的形式,被稱為殿試,從本朝開始,歷代實行。

吏部的“博學宏詞”和“拔萃”的考選,也成為及第進士能否被授予官職的重要選拔依據。

若考選不透過,則只能暫且被稱為前進士,等候下一次的考選。

新的改革不僅能為朝廷選拔出真正優秀的人才,另一方面若透過行賄來取得進士名額的無能者將無處遁形。

此次殿試的前三名與會試基本相同,仍以李瑾瑜為新科狀元,榜眼和探花一個寒門出身,一個庶族出身。

吏部的考選淘汰了五人,此次科考,士族子弟幾乎只剩下李瑾瑜取得了為官資格。

以李瑾瑜心氣的高傲,站在太極殿上自能想通,這又是皇帝打壓士族的手段。

他本不屑以做官來彰顯自己的才華,但從殿試之日起,他要讓皇帝明白,皇帝再如何提拔庶族寒門,庶族寒門也永遠沒資格與士族相提並論!

科舉前後容寂都十分忙碌,等到新選拔的官員全部入了各自的官署,他才有空從尚書檯抽身。

容寂不會主動去肅王府,但肅王的每次邀約,他都不會推辭。

今日魏承恪邀了人就在肅王府後面的馬球場打馬球,容寂陪同打了兩局。

停下歇息的間隙,魏承恪和容寂坐在看臺上擺放的茶几兩邊。

“容卿給趙郡李氏的三公子安排在何處任職?”茶几上的杯盞裡是最上等的顧渚紫筍,茶色碧綠,味道隱有蘭香,魏承恪飲前先放在鼻下細嗅。

“五監之一的少府監,任從六品少府監丞。”容寂也執起杯盞品茗。

李瑾瑜不是趙國公府的世子,卻也是嫡出,若依照察舉,他入朝必然不會只得個從六品的官職,還處在邊緣化,遠離政治中心。

“想當年太祖開國之初,世家子弟各個出類拔萃、玉樹盈階,這才過了幾代,世家的後輩便如此不堪。”魏承恪譏嘲一笑。

“居安思危,若無危機意識,後輩安於享樂,自然人才凋零,大不如前。”容寂神情淡然。

“不過慶國公、趙國公等老臣還在朝,世家和士族仍佔據著朝堂的重要官位。”魏承恪眼前最大的阻礙即是五大世家,世家徹底垮臺之日,便是他入主東宮之時。

“想要改變朝堂之上滿是世家士族的現狀,非一朝一夕能成,殿下還需耐心等候。”容寂安撫道。

魏承恪按下心來,又聯想到別處,“容卿三年前僅是中了進士,名次靠後,卻在‘博學宏詞’中拔得頭籌,被父皇選中入弘文館,父皇可是早前就有意透過殿試來親自選拔人才?”

三年前吏部考選是魏明帝授意,只是初具雛形還未完善。

到今時才最終確定,進士及第還要考“博學宏詞”和“拔萃”才能授官。

“陛下英明睿智,臣負責執行,一切皆聽從陛下聖命。”當朝最清楚魏明帝所思所想的莫過於容寂,他在說這話時,眸中似遮蓋了一層朦朧的紗,晦暗不明。

要數歷代帝王的功績,魏明帝絕對能稱得上是一位有能之君。

他知人善任,又善於納諫,能造福百姓。

自魏明帝登基以來,大魏上至朝堂,下至百姓,一切都在向好發展。

太子和肅王雖都在靜候著將來繼承大統,但為君的才幹方面都不及他們的父皇。

魏承恪是魏明帝最偏愛的兒子,然帝王心思深不可測,魏明帝不會將所有的謀略讓旁人知曉。

魏承恪猜不到父皇的下一次政令,只知大勢於他有利。

“容卿真乃不可多得的賢臣也!”魏承恪笑著感嘆。

帝王有令是其一,政令能有效施行,這是自古多少帝王渴求的事。

容寂能幫父皇執行政令,魏承恪毫不懷疑將來容寂會一直是父皇的寵臣。

肅王府後的這處馬球場,劃分為左右兩邊,馬球這項競技在本朝不止男子熱愛,女子也有愛好打馬球者。

容寂與魏承恪坐下品茗閒談,魏玉琢和魏寧鳶也從馬球場上下來。

兩位公主穿著窄袖錦袍,足上踩著黑靴,一改上一次出現在肅王府的嬌俏打扮,這身裝束略顯英氣。

“皇兄。”兩人移到魏承恪面前,盈盈行禮。

魏承恪還未出聲,魏玉琢忍不住將目光投在容寂的身上,鼓起勇氣接著喚了一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