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接手公司,馮遠航和馮思瑤就被撲面而來的挑戰砸得有些喘不過氣。改革開放初期,航運市場亂象叢生,規則不完善,各種投機者和不法分子混雜其中。競爭對手見是兩個年輕人當家,更是頻繁使出惡意競爭的手段,試圖打壓他們。
一天,馮遠航接到一個老客戶的電話,對方語氣焦急:“小馮啊,你們可得想想辦法,別家公司給出的價格低得離譜,我要是不選他們,以後的合作怕是都難了。”掛了電話,馮遠航的眉頭擰成了一個結。與此同時,思瑤也在為船舶維修成本居高不下而發愁,市場上的配件價格混亂,質量也參差不齊。
兄妹倆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們決定主動出擊。馮遠航帶領團隊,一家一家地走訪港口,與老客戶們促膝長談,瞭解他們的真實需求,用真誠和專業打動他們;馮思瑤則深入調研市場,收集各類配件的價格和質量資訊,與供應商展開艱難的談判,最終為公司爭取到了更合理的價格和優質的配件。
在一次與競爭對手的正面交鋒中,對方試圖用低價搶走一個重要訂單。馮遠航沒有盲目跟風降價,而是向客戶詳細展示了公司的服務優勢、船舶的安全效能以及過往的成功案例。經過一番努力,客戶最終還是選擇了他們,這也讓馮遠航和馮思瑤在這場艱難的開局之戰中,贏得了寶貴的勝利。
然而,挑戰遠不止於此。隨著業務的逐漸展開,公司內部的管理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老舊的管理制度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部門之間溝通不暢,工作效率低下。一些員工習慣了過去的工作模式,對新的改革措施存在牴觸情緒。
馮遠航意識到,要想讓公司持續發展,必須進行一場全面的內部改革。他和馮思瑤一起,制定了一套全新的管理制度,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和許可權,最佳化了工作流程,建立了高效的溝通機制。為了讓員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制度,他們組織了多次培訓和交流活動,親自為員工講解改革的必要性和好處。
在改革過程中,有一位老員工找到馮遠航,情緒激動地說:“小馮啊,你這新制度改得太徹底了,我們這些老員工都有些不知所措了。你就不能照顧照顧我們這些為公司打拼多年的人嗎?”馮遠航耐心地聽完老員工的抱怨,微笑著說:“叔,我知道您為公司付出了很多,這次改革不是針對您,而是為了公司的未來。新制度雖然會帶來一些改變,但也會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機會和發展空間。您工作經驗豐富,要是能帶頭適應新制度,肯定能給其他同事樹立好榜樣。”在馮遠航的勸說下,老員工的態度逐漸轉變,開始積極配合改革工作。
除了內部管理問題,公司還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困境。為了拓展業務,購置新的船舶和裝置,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銀行貸款審批流程繁瑣,額度有限,無法滿足公司的需求。馮遠航和馮思瑤四處奔波,尋找新的融資渠道。他們參加各種商業洽談會,向投資者介紹公司的發展前景和潛力。經過無數次的碰壁和努力,終於有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對他們的專案產生了興趣。
在與投資公司的談判中,對方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條件,包括高額的股權稀釋和嚴格的業績對賭協議。馮遠航和馮思瑤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接受這些條件意味著公司未來的發展將面臨巨大的壓力,但如果不接受,公司可能會因為資金短缺而停滯不前。經過深思熟慮,他們決定冒險一搏,與投資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
拿到投資後,公司迅速展開了新業務的拓展。馮思瑤帶領團隊開拓了一條新的沿海航線,連線了幾個經濟發展迅速的城市。然而,新航線的運營並不順利,由於對當地市場瞭解不足,貨物運輸量遠低於預期。同時,新航線的運營成本較高,公司面臨著虧損的風險。
馮思瑤沒有氣餒,她帶領團隊深入當地市場進行調研,瞭解客戶的需求和痛點。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們發現當地的農產品和輕工業產品有很大的出口潛力,但缺乏高效的物流運輸渠道。於是,馮思瑤調整了業務策略,專門為這些產品設計了定製化的運輸方案,提供上門取貨、倉儲、報關等一站式服務。同時,他們加大了市場推廣力度,與當地的企業和商會建立了合作關係。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新航線的業務逐漸走上正軌,貨物運輸量穩步增長,公司也開始實現盈利。在這個過程中,馮遠航和馮思瑤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調整公司的發展戰略。他們意識到,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公司不能僅僅滿足於傳統的航運業務,必須不斷創新,拓展多元化的業務領域。
於是,他們開始涉足海運相關的上下游產業,如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