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隊員們在訓練場上揮灑著汗水與熱血,見證著彼此的蛻變與成長。
一個月後,一封加急密函如同一道閃電般劃破了基地的平靜,上級傳來了一項艱鉅而又至關重要的任務:在一條日軍高官必經的咽喉要道上實施截殺行動,以此沉重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削弱其指揮系統的核心力量,為後續的抗日鬥爭創造更為有利的戰略條件。
馮三航接到任務後,立即召集全體隊員進行戰前部署。他深知,此次截殺任務的難度猶如攀登登天的雲梯,不僅要面對日軍高官身邊猶如銅牆鐵壁般嚴密的安保防護體系,還要在日軍勢力範圍的核心地帶展開行動,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整個任務功虧一簣,甚至讓小隊陷入萬劫不復的絕境。然而,馮三航和他的隊員們並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決心和無畏的勇氣,彷彿在向世人宣告,他們將不惜一切代價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
首先,馮三航派遣了一組經驗豐富、機智過人的偵察隊員,提前數日便悄悄地潛入截殺地點附近進行秘密偵察。他們喬裝改扮成普通的百姓,巧妙地混入周邊的村莊和城鎮,不動聲色地觀察著日軍的巡邏規律、兵力部署情況以及高官的出行習慣和詳細路線。經過幾天幾夜艱苦卓絕的偵察工作,偵察隊員們終於帶回了一份詳盡而準確的情報:日軍高官將於三日後乘坐汽車途經一段地勢險要的山路,此山路兩側皆是茂密幽深的山林,地形複雜多變,是一個實施伏擊的絕佳地點。但日軍也並非等閒之輩,他們同樣察覺到了此地的潛在危險,因而加強了安保措施,不僅大幅增加了巡邏隊的數量和頻次,還在沿途精心設定了多個臨時據點,猶如一道道堅固的防線,守護著日軍高官的安全。
根據偵察到的情報,馮三航與隊員們齊心協力,共同制定了一份詳細周全、環環相扣的截殺計劃。他們毅然決定採用伏擊戰術,充分利用山林得天獨厚的地形優勢,對日軍高官的車隊發動突然襲擊,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為了確保行動的萬無一失,馮三航將隊員們合理地分成了幾個戰鬥小組,每個小組都肩負著明確而重要的職責。第一組由幾位擅長偽裝和爆破的隊員組成,他們負責在山路前方巧妙地設定隱蔽的路障,其目的在於迫使日軍車隊不得不停車,從而為後續的攻擊創造有利條件;第二組則是由射擊技術精湛、心理素質過硬的隊員組成,他們潛伏在山路兩側的山林深處,配備著精良的武器裝備,負責在日軍車隊停車的瞬間,對其展開猛烈的火力打擊,給予敵人致命的一擊;第三組作為預備隊,隨時待命,準備在戰鬥陷入僵局或出現突發情況時,迅速支援其他小組,確保整個行動的順利進行;慕丹丹帶領第四組,主要負責在後方進行偵察和警戒工作,他們的任務是密切關注日軍的動向,及時發現並阻止可能從後方包抄的日軍援軍,為前方的主力部隊提供堅實的後方保障。
在行動前的緊張準備階段,隊員們爭分奪秒地進行著各項準備工作,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做到盡善盡美。他們一絲不苟地檢查和除錯著手中的武器裝備,確保每一把槍都能正常射擊,每一顆子彈都能精準無誤地飛向目標,發揮出最大的威力。同時,他們還憑藉著在訓練中所學的技能,精心製作了簡易而有效的爆炸裝置,準備在關鍵時刻用來炸燬日軍的汽車,進一步增強攻擊的效果,打亂日軍的陣腳。馮三航親自穿梭在各個小組之間,仔細地檢查著每一個環節和每一個細節,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近乎苛刻的嚴謹,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因為他深知,這次行動關係重大,牽一髮而動全身,任何一個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導致整個行動的失敗,甚至危及隊員們的生命安全。
終於,行動的日子在隊員們的期待與緊張中來臨了。天色尚未破曉,黑暗如一塊巨大的黑色幕布籠罩著大地,馮三航便帶領著隊員們如同幽靈般悄悄地向截殺地點進發。他們沿著蜿蜒曲折、人跡罕至的山間小道,小心翼翼地避開日軍的巡邏隊,向著目標穩步前進。一路上,大家都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每一步都走得輕盈而謹慎,沒有發出一點聲響,彷彿與周圍的山林融為一體,成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
當他們順利到達截殺地點後,隊員們迅速而有序地按照計劃進入各自的戰鬥位置,如同隱藏在暗處的獵豹,靜靜地等待著日軍高官車隊的到來。時間彷彿在這一刻凝固了,山林中瀰漫著一種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氛,隊員們的心跳聲在寂靜的環境中清晰可聞,但他們的眼神卻依然堅定如磐,手中緊緊握著武器,猶如握住了勝利的希望,做好了隨時投入戰鬥的充分準備。
終於,遠處傳來了汽車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