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其他。
“其一,你乃女子,你若嫁人孩子到底日後是姓劉還是姓李王張呢?那時你手握重兵,威脅的是劉家天下。其二,你父親大概認為你撐死就是一個王罷了,如此以來你姓劉,總會向著自家人。卻沒料到你母親在傷害你之後愧疚之極,破釜沉舟,立你為皇。他大概會想到他死後你母親做了皇帝都沒有想到她會立你做皇帝。他任由你得罪朝中大臣,從而依附於劉氏。”
“劉邦大概沒有教過你任何的謀略與心計吧,任由你橫衝直撞,撞得頭破血流的。”
劉妤知道帝王無情,可她不知道這麼無情。“可我推我父親下了馬車他也未怪罪於我。”她將劉邦兵敗告訴了始皇,並告訴她推劉邦下馬車的經過。
“在你父親心裡,你們不過是他傳嗣的工具。”秦始皇眼中開始有了笑意,還算有點血性。“只有他的帝國才是他真真正正的子女,為了他最疼愛的孩子,所有的人與事,包括他自己,都是可以利用的。這樣的一個人,不能單單的看見他拋妻棄子,而要看他得到了什麼好處。”
“難怪我上位之後就如同一個”她有些說不出口,自嘲道:“像一個傀儡,幸而還有兵權,可這兵中有大半的人都不是我的人,最後竟都投靠了劉恆。”
她只能努力學習呂雉與劉邦,最終卻不得其法,得了一句類父罷了。
“若不是你表面上有著全部的兵權,怎能與朝臣抗衡呢?早下位了。至於他們後來大半投靠了劉恆,你就沒有懷疑嗎?”
“你是說……”
“他應該早就遺留下了旨意,若劉氏子孫中有人能勝過你,要你的兵權,會把大半數的兵權贈與他,但同時保留了你一半的兵權,這樣你也能得以善終,同時與朝臣,新的繼承人達成平衡。但沒想到最後勝利的是你,你做了數年皇帝。但你老了之後他耽擱的計劃又起了作用了,你沒有孩子,所以軍權落入下一任繼承人手中,同時自己能活著做太上皇必定已然不能威脅劉恆。這劉邦還真是好運之人,竟然有這麼些出眾的人才輔佐。真是羨煞朕也。”
她頓時五味雜陳,“原來父親有如此心計,還以為他就如眾人所說是個無賴。”
“無賴,再告訴你一點。你父親當初在項羽要煮其父之時所說分父肉湯這句話被人詬病,但作為要成大事的人,怎會跟著別人的步伐行事。”
“於是他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這是切切實實的切中了項羽的命脈。你項羽自認為光明磊落,可你與我結為兄弟,如今卻要烹煮我的父親,也就是你的父親。你要煮了他,你就是虛情假意不顧兄弟情分、小人行徑,只不過是裝著一份君子模樣而已。你若不烹,那正好如了我的意。至於你要是預設下屬煮了我父親,那樣可就太好了,你的人做的預設就是你做的。啞巴虧你是吃定咯。一個約束不好底下人的領導會有走到最後的底氣嗎?不能!你想說他的父親兒女妻子會吃苦。他項羽也只能預設底下人折辱你們了,但也不能太過,畢竟這是他兄弟的妻子。他項羽還不要臉面嗎?這項羽應該是貴族之後吧!至於你們為了大業,吃點苦算什麼。”
劉妤聽的如痴如醉,恍然大悟。
“若我得到如此的人才,何愁六國現存的貴族不乖乖聽話。你還不說嗎?”
劉妤有些猶豫不決,若她說出來父母不會遭遇不測嗎?
“我嬴政起誓,若得你父與你母這樣的人中豪傑,必會愛而重之。若劉邦不造反,絕不會趕盡殺絕。若違此誓,秦國必將分崩離析。”
“好!始皇既然如此說了,容我想想”
他笑了,天真的孩子。“再教你一句,防人之心不可無。”幸而他重諾,也不欲對劉邦做什麼,換做其他的皇帝那就不肯定了。看來他還是得天眷顧,在他艱難之際居然送人上門。哈哈哈,改天就去泰山封禪。
“你父母姓甚名誰,家住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