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章 醫改先鋒

海城國際醫療中心會議室內,氣氛嚴肅而凝重。顧清顏正在向醫療改革委員會的專家們彙報最新的改革方案。

\"基於過去半年的臨床資料,我們提出了一個全新的醫改思路。\"她調出一組詳盡的統計圖表,\"基因治療雖然前期投入較大,但從長遠來看反而更經濟。\"

\"顧醫生,理論上這確實很美好。\"第一人民醫院的王主任開口提出質疑,\"但現實是,普通百姓根本負擔不起這種高昂的治療費用。\"

顧清顏早有準備:\"請看這份成本分析。\"她切換到下一張幻燈片,\"透過規模化生產和醫保覆蓋,患者實際需要承擔的費用會大幅降低。更重要的是,基因治療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避免反覆治療帶來的長期支出。\"

資料顯示,傳統治療方案雖然單次費用較低,但病程長、複發率高,長期累計支出反而更大。而基因治療雖然一次性投入較高,但治癒率高,複發率低。

\"關於裝置問題,\"林氏集團代表站起身,\"我們準備推出醫療裝置租賃計劃,幫助各大醫院降低前期投入壓力。\"

就在討論最激烈時,秦以南匆匆走進會議室:\"抱歉打斷,但我有一個好訊息要分享。\"他調出一組最新的臨床資料,\"經過最佳化的治療方案,成功率提升了30%,而成本降低了25%。\"

這個訊息立即引起轟動。原本持反對意見的專家們也開始認真研讀起新的資料。

\"具體是如何做到的?\"有人迫不及待地問。

\"我們改進了基因載體技術,同時最佳化了生產流程。\"秦以南解釋道,\"這要感謝顧醫生帶領的研究團隊。他們連續一個月沒日沒夜的攻關,終於取得了突破。\"

顧清顏補充道:\"更重要的是,我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質量控制體系,從生產到臨床,每個環節都嚴格把關。這不僅提高了治療效果,也降低了成本。\"

會議持續到傍晚。最終,改革方案獲得了大多數專家的支援。第一階段試點計劃將在海城率先啟動。

散會後,張教授拍拍顧清顏的肩膀:\"做得好。醫改之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但有你這樣堅持的人在,我對未來充滿信心。\"

顧清顏望著窗外的夕陽,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這一天的激烈討論讓她更加堅定了改革的決心。儘管前路依然充滿挑戰,但為了更多患者的福祉,一切都值得。

\"在想什麼?\"林墨不知何時來到她身邊。

\"在想接下來的路。\"她轉過頭,眼神堅定,\"試點只是第一步,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林墨凝視著她的側臉:\"無論多遠的路,我都會陪你一起走。\"

清晨的實驗室裡,顧清顏正在仔細檢視最新一批臨床資料。連續幾周的試點推廣中,雖然總體效果良好,但她發現了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

\"你看這裡,\"她指著電腦螢幕上的資料曲線對張教授說,\"在某些特殊體質的患者身上,治療效果出現了明顯波動。\"

張教授推了推眼鏡,仔細分析道:\"確實如此。這些患者的基因突變模式與常規情況有所不同,現有的治療方案可能需要調整。\"

\"要召集團隊開個會。\"顧清顏迅速做出決定,\"這個問題必須儘快解決。\"

半小時後,研究團隊的核心成員齊聚會議室。每個人面前都放著厚厚的資料分析報告。

\"根據臨床觀察,大約15%的患者對現有治療方案的反應不夠理想。\"顧清顏開門見山,\"我們需要找出原因,並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會不會是基因載體的靶向性不夠精準?\"年輕的研究員李明提出自己的想法。

秦以南搖頭:\"不僅如此。我注意到這些患者的免疫系統反應特別強烈,可能需要開發新的免疫抑制方案。\"

討論持續了整整一上午。團隊決定分成三個小組,分別從基因靶向、免疫調節和藥物傳遞系統三個方向展開攻關。

就在這時,林墨帶來了一個好訊息:\"哈佛大學的威廉姆斯教授對我們的專案很感興趣,他願意帶團隊來協助研究。\"

這個訊息讓團隊備受鼓舞。威廉姆斯教授是國際知名的基因治療專家,他的加入無疑會為專案注入新的活力。

接下來的日子裡,實驗室徹底忙碌起來。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專注工作,為攻克這個技術難關付出全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