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章 丹東受災

丹東省最近各級領導班子,已經整整兩週沒有回家睡過一個安穩覺了。

作為雨水常年不充足的地區,今年忽然連日降雨,已經持續半個多月。

即便提前得到氣象局預警,又根據地理專家分析演算,對於可能發生洪災的地區,提前做了準備。

一些山區河流交錯的地帶,安排基層工作人員,疏散群眾,安置於其他安全地帶。

城市內的排水設施,全部檢查一遍,對於可能有安全隱患的,一律撥款整改。

排水能力差的橋樑、山地火車軌道等,都做了修整,或者直接改路。

村莊農民的耕地,靠近河流的,一律上門做工作,能提前搶收,全部搶收。

饒是如此,也沒有料到,雨勢來得這樣猛,甚至連綿不絕。

彷彿看不到停下來的一天。

不少地區,短時間內根本沒有能力把排水設施全部修整好,上流下來的水,只能靠河道趕緊引流。

饒是如此,也淹了不少地勢低的地方,隨處可見飄著的樹枝、腳踏車、電動車,甚至電線杆、汽車。

還有一些民房被淹,一些位置倒黴的低矮樓層。

在市區和縣城,都不算少見。

但相對而言,在經濟相對好一些的地區,這還算好的。

最慘的是一些原本就貧困的縣城農村。

尤其農民耕地,最嚴重的是靠近河流兩岸的耕地。

那是農民依靠人力,一把鋤頭頂著烈日嚴寒,一鋤頭一鋤頭開荒出來,填補家裡口糧的來源。

大量的洪流,帶走的不止是沒有收完的糧食,還有耕地上適宜耕作的泥土和肥力。

也就是說,一兩代人攢下來的耕地,一夕之間變成了河道,再也無法耕作,全家賴以生存的生活來源沒了。

接下來,必須離開故土,外出打工謀生。

“同志們,現在是改革開放後的四十多年啊,可咱們的農民同志,還要背井離鄉去討生活!”

“他們當中,有三十多歲的青壯年,也有五六十該退休的年齡。”

“可他們的生活,依舊沒有保障!”

李國平說到這裡,哽咽住了,好半晌才緩過來,“這是我們工作的失職!”

有人想說,這是天災。

但看書記嚴肅銳利的眼神,還是沒敢說出來。

“書記,我們已經發動各層領導幹部,給受災群眾捐款了。”

“我們這邊,正在統計規劃明年招商引資,力爭多留下幾個投資商,在當地給群眾創造就業崗位。”

“......”

各級負責人,都做了相應的表態。

可李國平太知道了,這些對於丹東全省來說,遠遠不夠。

丹東省主要是山區,交通不發達,也沒有拿得出手的產業,即便非災年,這些招商引資都非常困難。

大量的農民工只能外出打工謀生,本地除了政府基礎設施建設,沒有多少能大量提供就業崗位的工作,何況如今。

現在已經可以預見,受災的百姓,接下來生活得多艱難。

“這次的全國慈善展,我親自去參加!”李國平還是說出口,這個決定,他在開會前已經下定決心。

但要做出這個決定,是很艱難的事。

“書記!”當場,有人驚愕脫口而出。

似乎想要阻攔。

李國平沒有看那人,繼續道:“國家既然成立了這樣的慈善展,就是給需要幫助的群眾,提供一個合適的平臺。”

“我們丹東今年受災嚴重,也不能只等著上面撥款,我們需要更多資金,救援救災!”

“我知道有的人,可能要說政績考核的事,可難道為了我們在座各位的官帽子,為了政績好看,要讓老百姓吃苦受難?”

“踩著老百姓血汗,給自己政績刷白漆的事,我李國平不幹,寧願政績不好看,被上面問責!”

“我們要為全省的老百姓,負責!”

......

“老梁,你這是何必呢?”會後,鍾庚還是找上了李國平。

“你這樣做,你的政績真不要了?”

李國平皺起眉,他沒想到,會上他已經表態,居然這個老鍾,還是找上門。

“那你覺得政績是什麼,是民生、經濟、公共服務?還是......臉面光鮮?”

聽出他話裡的反諷,鍾庚也有些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