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新疆烤全羊的製作方法與用料

以下是新疆烤全羊的製作方法與用料:

用料

1.主料:阿勒泰羯羊一隻,以胴體重量達10-15千克為宜。

2.調料:雞蛋6個、薑黃粉25克、精白麵粉、食鹽各500克、澱粉300克、辣椒粉和孜然粉(新疆產的)各200克、清水1.5千克、料水10千克。

3.料水配方:將土芹、胡蘿蔔、青椒、香菜、皮牙子(新疆人對圓蔥的叫法,這種圓蔥不辣,帶有甜味)各200克,切碎入桶內加水、孜然粒,中火煮1小時過濾即可。

製作方法

1.選料處理:經獸醫檢驗無疫病情的阿勒泰羯羊,宰殺放血,剝皮,去蹄和內臟。除內臟時,腹部宜開口小一些,小心掏盡內臟,用自來水清洗多遍,洗淨血汙及內臟腸道等汙物並瀝乾羊體多餘水分。

2.醃製浸泡:用尖刀將後腿肉順大骨切開,將肉用刀劃條,以便入味成熟,放入料水中浸泡2小時備用。將雞蛋、薑黃粉、麵粉、澱粉、食鹽、辣椒粉、孜然粉入盆內調勻,靜放30分鐘後加入200克80°c左右的料水攪勻成糊。

3.穿棍定型:取出浸泡的羊,用一根直徑4厘米、長約1.5米(根據饢坑的高低決定長短)的鐵棒,從羊頭至尾由胸腔穿過,經胸膛、骨盆,從其肛門露出,使鐵棒一端的鐵鉤剛好卡在頸部胸腔進口處,倒立20分鐘,吹乾表面水分。

4.烤制準備:搭好饢坑(內膛深1-2米的圓錐形土坑,內可燒明火,主要用來烤制一種一邊凹的圓蔥芝麻麵餅,稱為饢,做日常主食),上面安裝抽菸機以便排煙,用果木炭或無煙煤燒炙熱(內溫度約300°c左右)備用。

5.掛糊烘烤:將控幹水分的羊迅速掛勻糊,頭部朝下一個個放入饢坑,每隻烤約2分鐘,至表面的糊定型定色取出,排淨煙,用一塊鐵板蓋住饢坑,避免木炭產生明火,揭開鐵板,將羊二次放入饢坑中,鐵棒要緊靠饢坑邊的鐵鉤,再將鹽水撒入饢坑,並迅速蓋上鐵板蓋子,並用溼棉布密封坑蓋,燜烤1.5小時左右,這時饢坑的溫度會下降到100°c之內,揭開坑蓋觀察,當肉呈白色、外表紅亮時,即已烤熟。

6.裝飾上桌:羊烤成後即整羊放置在專用餐車上,餐車上備有小刀,服務人員推車圍繞餐桌轉動,恭請餐桌上最重要的賓客先啟刀食用。客人象徵性地啟刀後可由專業廚師將羊肉切成片,拌鹽、孜然粉、辣椒粉食用。

技術關鍵

1.選羊不能太大,要選用羯羊,因為這種羊沒有別的羊羶味濃。

2.除去羊內臟時,腹部開一小口,小心掏盡內臟,保持羊體完整。

3.調製糊時辣椒粉、孜然粉不能太多,多了成品會發黑。調製的糊以提起成流水線即可,太稀或太稠會直接影響成品的色澤和口感。

4.往饢坑內撒入鹽水的作用是水分受熱可轉變成水蒸汽,增加饢坑的溼度,加速全羊的熟化。

5.內地一般酒店也可用大型烤箱代替饢坑。近年來,一些酒店、肉製品生產企業對烤全羊的傳統工藝進行改進,採用電熱遠紅外熱源或明烤爐、暗烤爐燒烤,燒烤時讓全羊能定時自動轉動,使其受熱均勻,成品肉的光澤、著色度更好。

《書源與新疆烤全羊的傳奇之旅》

在新疆那片廣袤而神秘的土地上,有一個名叫書源的年輕人。他生長在一個充滿傳統與熱情的維吾爾族家庭,自幼便對家鄉的美食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在眾多的新疆美食中,烤全羊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深深吸引著書源的心。

書源的童年是在天山腳下的一個小村莊裡度過的。村莊周圍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成群的羊兒像雲朵一樣在草地上飄動。他家的院子裡,常常瀰漫著各種香料混合著羊肉的香氣。他的爺爺是村裡最有名的長者之一,也是烤制烤全羊的高手。

小時候,書源總是跟在爺爺的身後,眼睛緊緊盯著爺爺準備烤全羊的每一個步驟。爺爺會挑選一隻肥美的羊,這羊必須是在草原上吃著最鮮嫩的草長大的。挑選的過程十分講究,爺爺會輕輕撫摸羊的脊背,感受羊的肥瘦,檢查羊的毛髮是否光亮。他告訴書源:“一隻好的羊,是烤出美味全羊的基礎。”

選好羊之後,便是複雜的宰殺和處理過程。爺爺的手法嫻熟而迅速,這讓書源既敬畏又好奇。羊被處理乾淨後,爺爺就開始調配獨特的香料。他從一個古老的木盒裡取出各種香料,有孜然、胡椒、茴香、香葉等等。爺爺把這些香料按照自己多年的經驗比例混合在一起,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