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了解華國神話的人看了,卻一個個面色古怪。
李靖不是托塔天王,成了門派掌門?
哪吒沒有把敖丙扒皮抽筋,只是扒了龍鱗?
哪吒逃跑的時候,當了李靖路的巨漢,應該是巨靈神吧?
最離譜的是,白姨變的小白鼠,為什麼是金色的鼻子?不會是金鼻白毛老鼠精的地湧夫人吧?他不是李靖的義女、哪吒的義妹嗎?怎麼成了哪吒的小姨了?
不管李哪吒的改編多麼亂七八糟,反正這部電影是火了。
尤其是這部電影的屬性和《小鬼當家》一樣,都是全家福型別,多小的孩子都能看,但大人看了也不覺得無聊。
因此,票房不出意外的爆了,並且是一路好評,幾乎所有媒體都倍加推崇。
當然,也有些小報故意特立獨行,雞蛋裡挑骨頭,以此來吸引眼球,但在大勢之下,他們連浪花都掀不起來。
西方的媒體向來沒什麼節操,造謠汙衊是家常便飯,吹捧奉承起來也毫無底線。
《哪吒》這部電影確實很驚人,他們也就吹的天花亂墜,各種吹捧的詞彙不要命的堆砌上來。
但最後大家得出了比較一致的定義,就是“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的電影”。
偏偏觀眾們在看了電影之後,還比較認同這個說法,將李哪吒徹底捧上了神壇。
在米國拍的電影,在米國本土大爆了,李哪吒瞬間成為炙手可熱的大明星。
無數資本揮舞著鈔票來找他合作,再也不是小透明的模樣。
之前詆譭他的劇組,現在成了瘟神一樣,人人避之不及,唯恐和他們太親近了,會被李哪吒疏遠,就失去了賺錢的機會。
相反的是,卡森伯格成了慧眼識珠的伯樂,在電影圈的地位暴漲了不少,在跳槽到迪士尼之後,職位也更高了。
但有個人此時卻很憂慮,就是最先和李哪吒合作的史密斯。